動手打了孩子怎么彌補(忍不住把孩子打了怎么辦)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當父母的都需要修煉出一個好脾氣,當遇到家里的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能手下留情,畢竟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時會不小心下手過重傷害到孩子,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可是,好脾氣的父母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修煉成的,有些父母就是個暴脾氣,忍不住打罵孩子,可是當冷靜下來以后也難免后悔“我為什么忍不住打了孩子?孩子會不會受到傷害?……”一系列的糾結、悔恨。那些忍不住打罵孩子,事后又容易后悔,擔心給孩子留下陰影的家長,用這就幾句話或許可以補救。
“對不起,希望你原諒爸爸/媽媽”
如果家長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對孩子施暴傷害到孩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向孩子道歉,說這是你的不對。別小看了給孩子道歉這件事,如果家長打完孩子,特別是因為自己一時沖動打了孩子,會很容易給孩子留下陰影。還會讓孩子厭惡父母,以后的親子關系也會受到影響。當然,家長知道自己是沖動打了孩子不對,在給孩子道歉的時候除了要說自己的不對以外,還要說孩子的不對,之后再向孩子保證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家長在給孩子道歉的時候,需要誠心實意,不能欺騙孩子,否對親子關系的傷害更加的大。
“媽媽/爸爸很愛你”
家長在打完孩子或者罵完孩子以后,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恐懼感。也會讓孩子懷疑爸媽是不是真的愛他。很多孩子開始和父母越走越遠,就是因為他們以為父母不再喜歡自己。所以,如果家長在打完孩子以后,還是要及時安慰孩子,并且告訴孩子“媽媽/爸爸很愛你”。讓孩子知道你愛他,一方面孩子會更容易原諒你的過失,另一方面也不會讓他覺得你不再愛他。這樣以后的親子關系更加容易修復。家長沒控制住自己,打了孩子或者罵了孩子,一定要很快通過行動向孩子表達愛意,這樣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雖然家長打完孩子,用言語也能安撫孩子,可是家長如果能夠做到不打罵孩子,就不要輕易對孩子打罵。有一位朋友拿孩子被打這件事,做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她說:把釘子釘在一個地方,之后你用再輕柔的動作把釘子拔出來,被釘的地方還是有一個洞,再也修復不回原來的樣子,因為損壞已經造成了。家長打完孩子,用再好聽的話安撫孩子,孩子依然會受到傷害,因為傷害已經造成。所以,家長以后再對孩子下手的時候,一定要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