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更有效(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
“再過幾天你就中考了,怎么天天還跟沒事人似的,看小說、打游戲!你知不知道,考不上你就完了?”
孩子教育,贍養老人,工作賺錢,身體健康是每一個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建議每一個家長都要好努力,特別是在教育方面,這是家庭的傳承與延續,是家庭教育促進法賦予家長的職責。
“你走路不能挺直腰嗎?馱個背,吊兒郎當的像什么樣子。”
“學習有什么辛苦的,你看看我們一天工作養你多辛苦!”
類似的話,當家長的你有沒有說過?
所有說這些話的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我是對的,說這些是為你好。
“快考試了,要抓緊時間學習?!睂??對?!?/em>
“走路要挺直腰?!睂??對?!?/em>
“你的任務就是學習,就應該考個好成績。”對嗎?對?!?/em>
但孩子是怎樣反應的呢?
“行了,行了,你煩不煩?”
“你能不能別管我?”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你越界了。
為了證明自己的對,不惜貶低孩子的審美、判斷甚至是交友的規則。這樣的溝通,只能是不歡而散。
那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呢?謹記3條黃金法則!
01
不要替他做主,給他選擇權
李玫瑾建議,別命令青春期孩子“你應該如何如何、不應該如何如何,而是告知孩子這件事有幾種結果,讓他自己判斷要哪個結果。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更在意自己的獨立人格,當他有選擇權的時候,他才是有自我的,才能成長為理智、成熟的大人。
比如當孩子長時間看電視卻不學習時,可以這樣說:“你是不是該看書了?不過你要真想看就自己決定。我覺得(加重語氣)你應該看書了?!?/p>
給孩子選擇權,就是給孩子尊嚴。
當孩子發現你尊重他時,他是會講理的。
尊重孩子的父母,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而不是不理不睬。
02
學會“閉嘴”
海姆.G.吉諾特說:十幾歲的孩子會對不請自來的關注和建議感到憤怒。
有位朋友以機智善辯、見解不凡享譽朋友圈,可是青春期的兒子跟他非常對立,要么不說話,要么開口就吵架。
后來他意識到,問題根源在自己:兒子一開口,往往就被他批得體無完膚……
他把自己的這種溝通方式稱為“大樹底下不長草”,不是他的看法不對、不好,兒子才不要聽,恰恰因為他太對了、太能了,讓兒子顯得很“瓜”,結果,兒子就懶得在他面前說什么了。
03
建立“互動式”交流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陸士楨說:
與孩子建立“談話”式的平等溝通,交流方式是你說一句我說一句,而不是家長一味的訓斥或者是家長喋喋不休,孩子沉默不語。
談話時,要說“我”怎樣怎樣,卻不教訓孩子“你”怎樣怎樣。
以平等的姿態讓孩子談自己的體會、看法、煩惱,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工作的煩惱等。
不教育,只談心,把孩子當同事一樣交流。
而且這樣的談心模式,最好在青春期前就要建立起來。
習慣跟家長談心的孩子,即使青春期來了、甚至長大后,都能跟父母有很好的平等交流的關系。
作家麥家說:“青春期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我們作為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p>
在人生最搖擺不定的幾年,愿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溫柔與耐心下,平穩度過青春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