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長怎么教育叛逆期的孩子是正確地(孩子處于叛逆期?這樣教育讓孩子更能接受!)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引言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怎樣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是件很棘手的事情。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和父母作對。處理不當,可能影響家庭關系,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后果。
比如去年上海的“跳橋男孩”事件,乃至這幾年來屢見不鮮的新聞事例。種種沉重的現實,相信不用再一一列舉。
為什么孩子到了所謂的叛逆期,會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孩子的叛逆期往往意味著父母的不解,棘手,孩子的苦悶,煩躁。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也常常手足無措。
昔日懂事,溫順的孩子為何變得開始疏遠自己?
首先第一點,孩子一進入十三四歲的階段,便開始專注于交友,打扮上,生活的重心開始由父母轉變為他自己小圈子。這時候各種意識的萌發,行動力的大幅提升,都會讓他更積極的探索外在世界。
其次,身體內在激素的分泌,男孩進入變聲期,女孩來月經(甚至更早)。同樣也會影響到個人的行為處事。
以及,這時候的孩子,開始可以意識到父母的不完美,甚至會有理有據地指出父母的錯誤,說得父母面紅耳赤,啞口無言。就這樣,往日的親子關系由親密無間,瞬間化為冰點。
既然如此,父母應該怎樣正確面對孩子的叛逆期?
一,學會尊重理解孩子
作為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叛逆期的行為和心理特點,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有著自己的一套想法和觀念,父母不要認為孩子是故意和自己對著干,對其進行說教。這時采用強制性的方法管教孩子,其結果往往相反。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應當學會理解,尊重孩子。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比較強。
當孩子“故意”和你對著干時,不要接招,先試著理解孩子。再與孩子進行溝通,溝通的重點,是雙方能互相理解,這樣才能進行有效溝通。
二,給孩子適當的個人空間
叛逆期的孩子不喜歡父母管得太嚴格,作為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留些個人空間,這時的他們,已經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家長不妨把自主權交給孩子,讓他們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
這個過程很重要,有助于他們日后形成堅實自信的自我認知,也能幫他們在未來遇到挫折時,不輕易否定和輕賤自己。堅實自信的自我認知,也能幫他們在未來遇到挫折時,不輕易否定和輕賤自己。
所以,父母可以遠遠給予隱性保護,既不要徹底撒手,以免孩子誤入歧途,也不要過分擔心和肆意責罵,以至于孩子更加主動疏離,從而讓父母難以管教。
三,給孩子一個緩沖期
當孩子在氣頭上,家長切記硬碰硬,否則,在爭吵過程中的語言暴力將是不可逆轉的。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緩沖期。
經過一段時間后,孩子冷靜了自然會意識到自己言行不當之處。待孩子冷靜后,家長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教育。
四,多引導孩子溝通
叛逆期的孩子常常滿腔心事,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作為父母,在這個時期,應該引導孩子多溝通交流。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事業非常重視,感受家庭對他的關愛。
叛逆期的孩子內心敏感脆弱,很多時候,他們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會“故意”和父母對著干來吸引父母的關注。這個階段,孩子正在適應社會的變化,同時,又離不開家庭的幫助。多引導孩子溝通,可以對充分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和觀念,對一些偏頗的觀念進行及時糾正。
五,為孩子樹立榜樣
叛逆期的孩子總會以挑剔的眼光來看待父母,兒時,他們或許會對家長產生盲目崇拜的心理。但當進入青春期后,家長的缺點直接不加遮掩地暴露在孩子面前,久而久之,直接影響給孩子。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不當的言行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不及時改正,不僅不能為孩子樹立榜樣,培養正確的品格,更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
每個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他們成長階段的表現可能也不盡相同,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萬不能太過專制,可以轉變為孩子的良師益友,用合適的方法正確引導,陪他們度過這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