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說臟話罵孩子(孩子學臟話父母糾正)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前幾天看到一則消息,說現在小學生說臟話的現象很普遍,而且不管是成績好的,還是平時不太起眼的學生,都會說臟話,老師煞費苦心想了很多方法都沒有遏制這一現象。說臟話,一直以來都被認為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甚至那些說臟話的人會被貼上“壞人”的標簽。為何現在說臟話的孩子越來越多?這個問題又如何能得到解決呢?在正式說這個問題之前,淘媽先講個真實的案例。
淘媽某天帶淘淘陪淘爸去銀行辦事,淘爸在排隊,我就帶著孩子玩。其中發現有兩個小孩,女孩5歲的樣子,男孩3歲左右,他們在吵架。讓淘媽驚訝的不是他們為何會吵架,而是他們滿嘴臟話,罵的還特別狠。正當淘媽納悶的時候,聽到一位女士朝這兩個孩子破口大罵,說的全是不堪入耳的臟話。原來這位女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這一刻淘媽明白孩子為何會說臟話了。
孩子為什么會說臟話?
1.環境對孩子的品行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相信大多數家庭的父母是不會對著孩子說臟話的,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家長會在孩子面前說臟話,比如孩子調皮搗蛋時,有些父母會火冒三丈,沖著孩子發脾氣說臟話,比如還有些父母本身沒有接受過太好的教育,臟話已經成為他們的口頭禪。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修正自己的過程,父母給不了孩子自己沒有的東西。
2.孩子處在特殊時期
孩子在4-6歲是說臟話的高發年齡,或許他們并不能準確地理解臟話所代表的意思,脫口而出的臟話只是出于對外界的好奇,甚至是對學習新知的成就感,只是這些詞匯在父母的眼中屬于離經叛道、不可饒恕的詞匯。青春期的孩子也是說臟話的高發期,他們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個性。
3.父母對臟話的反向強化
很多孩子說臟話并不是有心為之,他們并沒有傷害他人的想法,只是在我們的眼中這些詞是很有攻擊性的。如果孩子說臟話,父母進行嚴厲的責備,甚至打孩子,孩子會意識到自己說的話原來這么有威力,能讓父母如此不平靜。久而久之會形成反向強化的作用,孩子會用他們的叛逆頑強,把這些臟話擴大傳播,以此見證它的力量。
父母該怎么做?
1.營造好的語言環境
要想不讓孩子說臟話,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不說臟話,父母要帶頭說文明語言。在孩子看電視方面,父母要謹慎地幫孩子挑選節目,不要讓孩子看有暴力傾向的動畫片,家長可以把動畫片的內容了解一下,不適合孩子看的要馬上制止,態度要堅決,另外家長要引導孩子玩文明健康的游戲。
2.以退為進
很多時候孩子說臟話只是出于好奇、新鮮,作為父母我們不妨先別去計較,我們不去強烈地回應,孩子也就覺得它無趣了。父母也可以通過平靜的狀態來回應孩子,比如孩子說臟話后,你可以跟孩子講:看來最近你對學習新詞匯很感興趣,不過這個詞并不禮貌,我們來看看哪些詞匯要比它更有力量吧。
3.和孩子玩詞匯轉換游戲
當孩子不經意間說了臟話時,作為父母不妨開動一下腦筋,和孩子玩一些詞匯轉換類的游戲。比如孩子說“二百五”,父母可以這么對孩子說:這個詞聽起來有點笨,我們可以替換成“這件事他不知道”嗎?孩子說臟話未必知道會對別人造成什么樣的影響,父母可以在恰當的時機和孩子探討說臟話對別人的傷害,如果他會意識到說臟話會傷人,會失去朋友,他的言行也會收斂很多,通過這個游戲也可以培養孩子準確表達的能力。
孩子經常說臟話,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否則孩子將來走向社會,會到處碰壁。很多時候“問題孩子”多是沒有掌握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孩子說臟話,我們不能只盯著他們嘴里冒出的詞,而是要注意到孩子行為背后沒有被正確疏導的情緒以及欠缺的能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