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一句話都不說,怎么辦?(孩子總是叛逆說不要)
一個孩子,TA封閉了溝通的大門,其實,TA是在背后傳遞了一條信息:通常是因為,溝通的結果會讓TA感覺到不安全。因為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才會關閉與父母交流的通道。
孩子教育,贍養(yǎng)老人,工作賺錢,身體健康是每一個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建議每一個家長都要好努力,特別是在教育方面,這是家庭的傳承與延續(xù),是家庭教育促進法賦予家長的職責。
因為,當TA跟媽媽溝通時,媽媽的情緒反應,會讓TA覺得不知道怎么去面對,TA就寧愿不溝通。當TA跟爸爸溝通時,爸爸的教導,或者講道理,或者還有叱罵,甚至會有責打,TA也不知道該怎么面對時,TA就寧愿不溝通。
所以,如果孩子不說話,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模式一定要改變。心理學其實并不復雜,有效就繼續(xù),無效就改變。
如果你已經成為父母,或者有了伴侶,或者還是孩子,如果在交流過程中,對方不說話,大概率代表TA真的沒有安全感。
舉個例子:親子關系,可以從“親和力”入手。小孩子在玩耍的時候,媽媽(爸爸)可以直接坐在TA的對面,連話都不用說,TA玩什么你玩什么。TA一定會問你,媽媽(爸爸)你在干什么呢?
所以,如果孩子拒絕溝通,可以用肢體的語言打開孩子的語言。同時,還要學會聆聽孩子,聆聽的關鍵在于重復TA的重要話語,一旦你重復TA的重要話語,匹配TA的肢體動作,就什么都可以聊了。
拼命講道理,是最無用的做法。而在親子交流中,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被理解、被關注、被認同、被愛、被需要,有重要感、價值感和歸屬感,我們稱之為“六被三感”。
如果我們和孩子溝通過程中,孩子感受不到“六被三感”,那么溝通往往是無效的,孩子也會逐漸關閉交流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