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打了她有什么后果,如果孩子經常被打,她也會去打你。
打孩子是需要很多方法,但這個方法,其實是錯的,因為打是孩子本能、自愿的選擇。孩子對你動手了,說明你沒有在尊重他的人格,甚至你還要去評判孩子,孩子就會用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不滿。這個時候,最好是讓孩子去自己解決,也可以是報警。
第一:用自己的智慧來解決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很多孩子不聽話、叛逆的原因,就是因為缺乏力量。我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因為孩子小,我們覺得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有什么可擔心的。所以,我們經常跟孩子說,我們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我們的想法和要求都是錯的,必須按照我們的意愿來做。所以,孩子就會感到非常的挫敗。他有可能會選擇不斷地否定自己,從而產生嚴重的挫敗感,進而慢慢變得自卑,不敢面對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給予尊重,把他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他去思考問題,思考問題,也可以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規則。
比如孩子在玩游戲的時候,我們在旁邊看書,孩子的內心就會覺得自己被尊重,自然而然會更樂意去遵守規則。所以,我們只有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讓他在受到影響之后,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他會更愿意去改正自己的錯誤。
4、多傾聽孩子的聲音
很多家長一遇到問題就會問孩子:“你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想這么做?是不是想把游戲打翻了?”我們說了很多次,他只是流著淚,根本聽不進去。這時候,我們家長應該多傾聽,傾聽他說的是什么?表達的是他的愿望、任務,幫助他理清思路,解決問題,而不是打斷他。
美國著名作家珍妮·艾里姆在《孩子,挑戰》一書中,告訴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我們要尊重他的孩子,和他有充分的對話,而不是命令和指揮。
兒子大衛·金.賽里格曼擁有的“自由”,其實是最差的,當孩子在6歲之前,他沒有足夠的詞匯量,但是他卻擁有很多豐富的詞匯量。孩子在外面尋找熱鬧,他總是保持觀望,永遠不跟別人說話。
兒子也是如此,他不再跟任何人說話,他唯一做的就是安靜地待在家里。他把積木、遙控器、書架上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放到了一個房間里,他把自己關在臥室的門上。每次吃飯時,都把飯菜拿出來,因為飯菜的顏色和家里的不一樣,所以他吃起來更香。
兒子正在客廳里寫作業,聽見了動靜,跑過來一看,“啊!原來是蟋蟀!”他馬上就下意識地跑回房間里找蟋蟀,然后用書的包裝盒塞在蟋蟀嘴里。
媽媽得知這個消息后,生氣了,就把他訓斥了一頓:“以前不是這樣的!怎么又要說臟話了?”“這么簡單的事能不能自己弄不明白?”兒子低著頭不說話。
雖然蟋蟀不說話了,但媽媽依然沒有松開手,因為媽媽看到了他“學會了處理這個問題”。
媽媽帶著兒子去挑選了好幾種最好的蟲子,還給他買了很多的草坪。這個時候,孩子大概也知道了媽媽的意思。
孩子一開始對這些蟲子不太有興趣,她也沒太在意。直到有一次,兒子和一只蟋蟀為了爭奪幼子,搶了一把,也是為了搶得上吃飯的時間。而姐姐卻已經用勺子吃了好幾種蟲子了,所以媽媽就很意外地發現,兒子一聽就知道是吃不完的蟲子了。
可是,要是媽媽能夠親眼目睹了這種“炫娃”的“戰斗力”,那孩子就更有可能自然而然地吃得下去。
第四,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健康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