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父母平時都會對孩子進行安全意識教育,我們一直跟孩子強調,自己在家時,陌生人來敲門兒,一定不要開,但我們做過調查,70%的孩子還是問都不問就把門兒打開了,孩子沒有安全的那根弦兒,安全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今天帶孩子住酒店,工作人員對孩子說,阿姨送你酸奶和水果吃,你跟我去拿吧。我家孩子跟著人家就走,我們準備了兩大包吃的喝的,這孩子對人家送的很感興趣,送的水果也沒吃,就是好奇心太強了。
前段時間的新聞,一個五歲的小男孩,通過ATM機旁的求助按鈕自救,銀行的工作人員幫他報警,成功的找到了家人,這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我們要把更多的自救方法教給孩子,我們要幫助孩子養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學會自我保護的技巧是必要的!
第一,學會識別誘惑
父母告訴孩子任何人甚至是警察和消防員,在未得到孩子監護人允許的情況下,都不能將他們帶走!父母告訴孩子,對于陌生人問路或者請求協助幫忙的時候,一定保持警惕!大人是不會找小孩子幫忙的,你是弱小的一方,他來求助你,一定是有所圖謀,千萬要收起自己的善良。
第二,壞人不全是陌生人
“熟人”也可能是戴著面具的壞人,傷害孩子的壞人不一定就都是陌生人!我們總教育孩子小心陌生人,卻忘記了提醒孩子小心熟人,除了父母以外,其他人都不能太過相信,尤其是性侵事件,大多都是熟人作案,所以我們大人也要警鐘長鳴。
第三,要學會大聲呼救
自己勢單力薄很難打敗對方,要學會大聲呼救,爭取得到救助,一定要往人多的地方跑。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讓一個紐約大學的學生,在馬路上假裝癲癇病發作。當只有一個旁觀者在場的時候, 85%的情況他會選擇去幫助發病的大學生。但是當有5個旁觀者在場的時候,大學生得到幫助的概率只有31%。
心理學家認為,原因至少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當有多個旁觀者時,每個人的責任感都會下降,”也許其他人會幫忙的,也許有人已經這樣做了。”結果,沒有一個人幫忙。第二個原因是,每個人看到其他人都沒有行動,就認為既然大家都不擔心,說明一切正常。而且,我們都不喜歡在別人面前顯得慌亂。
當遇到危險時,正確的做法是從人群中挑出一個人來,盯著他,指著他,直接對他說:”穿藍夾克的先生,我需要幫助,請叫一輛救護車來。”通過這么簡單的一句話,你可以讓周圍的人了解你的處境、明確他們的責任、消除所有可能妨礙或延誤救助的不確定性。
網上經常看到有人當街搶孩子,說是夫妻吵架,圍觀的人還會勸說女方,女方怎么解釋都沒人相信,這個時候就可以采取這個方法,同時也要把方法教給孩子。
第四,要勇敢地說“不”
遇到影響自身安危的事,或者對你爆粗口時,要大聲說“不”,你越是膽怯,他越是得寸進尺。
第五,讓孩子傾訴
讓孩子的不好情緒有發泄的通道,父母要做好孩子情緒的容器,不要只關注成績,要多關心孩子,理解孩子,有些媽媽總抱怨孩子什么都不跟我說,是因為你從來沒有認真聽孩子說,所以孩子不愿意說,是你阻斷了孩子的心聲,孩子不說就會各類擔心,害怕,恐懼,越恐懼越發生,這就是吸引力法則,所以讓孩子多說,無論是好的壞的,父母全盤接受,幫助孩子化解情緒。
第六,泳衣遮住的身體部位不允許任何人觸碰
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他人觸碰,包括父母也需要經過孩子的同意才可以,即使是醫生做檢查,也應要求監護人在場監督,這是兒童的正當權利。
第七,路上小心,安全第一
告訴孩子上學放學,出去辦事兒一定走大路,少走僻靜的地方,如果要走必須結伴而行。
第八,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不逆行,不搶行,不闖紅燈,不騎快車。尤其好多初中生,有時候上學怕遲到,自己騎車速度特別快,我們一定要提醒孩子,什么都沒有生命重要,哪怕遲到了,也要慢慢騎,不能著急。
第九,教育孩子在體育活動中注意安全
要按老師要求,做好準備活動,進行體育運動,特別是擲鉛球,這種競技類的一定避開危險區域。
第十,告訴孩子勞動中注意安全
有些勞動中使用的工具,最易出事故,比如孩子在學校做衛生時,拿著笤帚追趕著玩,就容易有危險。
第十一,教會孩子應付緊急情況
告訴孩子如在外發現火災、有人溺水等要大聲喊人,不要自己去救火,不會游泳,千萬不能下水救人,一定要找大人幫助。
第十二,教孩子學會求助
遇到麻煩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識,但僅此不夠,還要告訴孩子銀行、商場、電影院等工作人員都是可以幫助的你的。
安全意識要從小培養,看到警察指給孩子看,路上看到交警也要提醒孩子,路過派出所也要告訴孩子,里面是警察叔叔工作的地方,有麻煩了可以進去請求幫助等等。
作為父母不但應該熟練掌握常用的報警、急救方法,還應該教會孩子正確使用這事方法和注意事項,這樣才能保證孩子遇到危險時實施自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享受這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