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環境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怎么辦(如何對待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
孩子在兒童時期語言發展是最為重要的,所以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的語言發育。每個孩子說話的時間早晚都不一樣,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就說話晚。對于說話晚的孩子來說,除了語言能力稍微落后,但是其他方面都很正常,那么家長在正確引導或訓練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會有所提升的。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今天在私信里看到一位家長是這樣跟我說的:“孩子3歲兩個月了,不能自主表達,還不能夠正常地溝通和回復問題。現在已經上了三組左右干預課(語言、認知、感統)有些進步,教他說話也能復述簡單的句子,能指認五官,基本能數數1-9,能不太連貫的背幾首兒歌,說上句能接下句(發音不清楚)。”像家長描述孩子的情況是在給孩子干預后有點好轉的,所以說家長在對于孩子說話吐字不清楚時,家長如果不重視起來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
一、生理原因
孩子本身就有聽力障礙或者是發音器官不正常,導致孩子不能正常發音。如果孩子的智力有很大缺陷也會導致孩子不會說話。
二、后天影響
大部分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都是在孩子兒童時期由于家長的不重視導致的。在孩子到了該說話的年紀還沒有張口說話,父母也對孩子不重視,認為是孩子貴人語遲,等孩子長大以后就慢慢好了。還有的就是父母本身就不愛說話,對孩子也是愛答不理的,導致孩子也就慢慢的不愛說話了。
面對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家長該怎么做?
一、統一語言
家長應該跟家庭成員商量一致,統一語言環境,最好是用普通話來跟孩子進行交流,不要一會兒跟孩子說方言一會兒跟孩子說普通話,導致孩子造成語言混亂,不利于孩子語言的發展,而且在孩子一到兩歲的時候是孩子語言的一個爆發期,所以家長一定要統一好語言環境,以便于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
二、家長不要包辦孩子
家長不要過于溺愛孩子,不要做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完成。在孩子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家長就知道孩子要什么東西,要干什么,還沒來得及孩子要說出口就給孩子把東西送到手邊或者是替孩子做什么事,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慢慢的孩子習慣了家長這樣就不再想說話了。家長應當讓孩子把話說出來,讓孩子表達出他想要什么或是想做什么之后再給孩子辦到。
三、創造語言環境
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不要時常讓孩子一個人呆在家里,多帶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或者也可以邀請小朋友來家里做客,讓孩子融入到集體中,可以促進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四、多與孩子交流
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交流,正確引導孩子說話,家長平時要多注意孩子喜歡做的、感興趣的事情,抓住孩子的興趣愛好,按照孩子喜歡的方向來引導孩子說話。
如果孩子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現象,家長要重視起來,盡早干預孩子,以免耽誤孩子以后語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