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立志的議論文論據素材(理想立志議論文素材)
立志
★道理論據
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墩撜Z·子罕》
3.青年人第一要有志氣。 ——謝覺哉
4.有志者,事竟成。 ——范曄《后漢書》
★事實論據
1.魯迅棄醫學文:青年時期的魯迅,曾到日本仙臺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希望以醫救國。在第二學年里,學校增加了一門學科—細菌學。教學這一門課程時,細菌的形狀全部是用幻燈片顯示的。有時穿插放映一些時事幻燈片。有一次放映有關日俄戰爭的紀錄片,畫面上出現很多中國人圍觀一個被說成是俄國間諜的中國人,這個人將砍頭示眾,周圍人在看熱鬧,畫面上觀眾體格強壯而精神麻木。魯迅深受刺激,心情十分痛苦,他深深感到,學醫在當前并不是一件要緊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們即使體格再健壯,也只能被示眾或作看客。最緊要的,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文藝。于是,他毅然棄醫學文。終于成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文化運動的先驅和旗手。
2.為了中華之崛起:新學年開始了,沈陽東關模范學校魏校長為了測驗學生的學習目的,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讀書是為什么?有的回答:“為家父而讀書。”有的回答:“ 為明禮而讀書?!币灿腥嘶卮?“為光耀門楣而讀書?!蔽盒iL指著坐在后排的一位學生說:“周恩來,現在你談談為什么要讀書?”“為了中華之崛起。”周恩來莊重地回答。由于他的南方口音,魏校長一時沒有聽清楚, 于是周恩來又沉著有力地重復了一遍:“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周恩來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奉獻了一生。
3.不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學家蘇洵27歲開始發憤,立志就讀,晝夜不息,結果大器晚成,終于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4.我國明代畫家王冕,少年放牛時,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畫出來。他不分晝夜地繪畫,立志不移,后來成為當時著名的畫家。
5.越王勾踐被吳國軍隊打敗,忍受奇恥大辱,給吳王夫差當奴仆。三年后,他被釋放回國,立志洗雪國恥。他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終于打敗了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