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對父母說臟話(媽媽說臟話影響孩子)
當孩子嘴里蹦出臟話,多數家長都會焦慮,擔心孩子以后養成這種習慣,被別人嘲笑沒家教。
面對孩子說臟話這種情況,其實家長大可不必那么緊張。應該先了解孩子說臟話的原因,之后再進行恰當地引導,這樣做比劈頭蓋臉一頓批評要管用得多。
也就是說,在我們尋找教育孩子的方法之前,需要先了解孩子說臟話背后的行為動機,這樣才能真正對癥下藥。
一般來說,容易爆發臟話期的孩子年齡多在3~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愛說臟話是成長的正常表現。
講臟話與孩子的詞匯量不斷增加有密切關系,孩子接觸的詞語越來越多,臟話、丑話、怪話、吉利的、不吉利的各種語言他們都會接觸到。
當3~4歲的孩子剛接觸到這些語言時,孩子本身是沒有任何意識的,在他們看來,“狗屎”“粑粑”“你去死”等話與普通的語言沒有差別。
如果孩子動不動把屎、尿、屁掛在嘴邊,說明他們依然處于肛欲期。
肛欲期孩子會學會控制大小便,他們發現排便是件很神奇的事情,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他們能體驗到自己的力量,同時,就像學習吃飯、說話等技能一樣,他們會通過觀察別人怎么上廁所來慢慢學會如何更好的控制自己。
所以這個階段的小朋友會對別人怎么上廁所感興趣。也同樣是出于好奇,他們會把排泄物、生殖器等詞語掛在嘴邊,僅僅是興趣使然,實際上他們并不明白這是污言穢語,說出來是不好的。
家長要先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在生理、心理發展上的變化,不要盲目覺得孩子是故意跟自己做對、不聽話,或者不禮貌。
最重要的是,如果要想讓孩子不說臟話,大人更要以身作則。
1
當孩子說臟話時,爸媽先要自我反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措辭。
如果父母本身愛說臟話,那就不能怪孩子。那些父母愛說臟話的家庭,孩子說臟話的頻率會更高。
希望孩子改正,自己要先改正。如果父母本身不愛說臟話,不用太擔心,待這個階段過去后,孩子就不會再說臟話了。
2
如果孩子是為了吸引注意,建議父母選擇漠視、忽視他的行為,不在意、不評價、不要去強化。
你的責罵、制止、呵斥等,都只會讓孩子對說臟話更感興趣。
3
除此之外,父母要通過游戲、故事等方式把正確的言行舉止演示給孩子,傳遞給孩子。
讓孩子知道,怎樣才是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什么樣的行為是別人喜歡的和愿意接受的。
4
如果孩子是因為生氣而罵人、說臟話,父母就需要幫助孩子處理情緒了,教會他們當自己不高興的時候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發泄。當孩子懂得正確的方法時,他們自然就不會再選擇那些不恰當的行為。
如果希望孩子懂禮貌,不說臟話,大人就要正面進行引導。一味打壓,卻不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很可能讓孩子的問題不僅得不到解決,反而會加重。
除了以上關于孩子在幼兒時期說臟話的問題,育兒過程中還會遇到諸多這樣那樣,繁雜頭疼,甚至是讓父母抓狂的問題,不急,一起來聽聽積木寶貝線上早教課,你想要的、你需要的,這里都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