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朋友講過一個有意思的事,他同事四十多歲,用他的說法就是最近“喜提二胎”,他很好奇,就問同事為啥那么大歲數還要二胎,他同事說“因為老大太省心了,好像撿到寶了,閑的沒事干就要了個二胎”,說起他家老大,那自豪的感覺別提多明顯了,孩子上了本市最好的高中,即會打籃球又會彈鋼琴,就是人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都那么優秀,再看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生氣,這是許多家長的感受?!皠e人家的孩子”不叛逆嗎?當然也叛逆,只是你沒看到而已。其實大多數父母都焦慮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但我想說,如果他不叛逆你才更需要焦慮。為什么這么說呢?
與其說叛逆是一種個性,不如說是一種能力
當你突然發現孩子不聽話了,愛發脾氣了,動不動就生氣了,有自己的小秘密了,和朋友走得近了,恭喜你,你的孩子開始叛逆進入青春期了。孩子開始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朋友圈,逐步遠離父母,這就是叛逆的開始,叛逆給了他們這種能力。
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分析,青春期的叛逆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向父母呈現出不同的自己,想告訴父母他已經不是小孩子,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而達到目的最簡單、最容易、最自然的辦法就是做與父母期望相反的事,就是俗說的“讓我干啥我就不干啥”。
但如果青春期的孩子不允許叛逆,那他們可能就會在二十幾歲、三十幾歲或者五十幾歲的時候叛逆。那些不叛逆的孩子,在青春期就會不惜一切代價獲得別人的認同,害怕承擔風險和責任,同時也不會認同自己,將來可能會是“媽寶男”或者“媽寶女”。
既然說孩子叛逆重要,但重要在哪里呢?
叛逆是孩子同一性發展的需要
糖糖同學上初一了,學校離家兩公里左右,每天都是媽媽騎電動車接送上下學。有一天糖糖和媽媽說:“媽媽,我想和萱萱一起騎車上下學,回家也就十分鐘?!眿寢屨f:“不行,我擔心路上不安全?!逼鋵崒τ谑龤q的孩子來講,學校不是特別遠自己騎車上學是沒有問題的。
糖糖同學想要和自己同學一起上學的行為就要想要建立自己的同一性,就是是嘗試把與自我相關的的各方面整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決定,協調一致、不同于他人的自我。
建立自我的同一性是青春期發展最重要的任務,而叛逆就給了他們這種能力。叛逆是他們探索自我,建立自我的同一性的重要途徑。
如果孩子很乖不叛逆,不惹事,家長說什么是什么,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同一性早閉”。這樣的孩子在未來走向社會時往往會缺乏主見,盲目跟從,不喜歡改變,不愿意創新,無法應對挑戰,當遇到挫折時容易喪失目標和信心。
叛逆是孩子不良情緒發泄的有效途徑
有學者說:“如今的孩子能好好活著就很不容易了”?為什么,估計很多人有同感,當今的孩子們壓力太大了,來自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來自學校的學習壓力,來自社會的競爭壓力,還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雖說學校相對單純一點,但也是一個“小型的社會”。
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會有許多的困惑與情緒,探索同一性的自我懷疑,矛盾與沖突,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這些都是青春期需要孩子們發泄的情緒問題。如果這些不良情緒憋在心里不發泄,不叛逆,孩子內心就會堆積大量負能量的情緒,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叛逆成為了孩子們發泄不良情緒的一個重要渠道。
叛逆為孩子未來人際關系的發展奠定基礎
糖糖同學想要和自己的同學一起騎車上下學,就是在探索并打造自己人際關系的一種嘗試。在青春期以前孩子都依賴父母,走進青春期孩子的視野開始轉向外界,叛逆就是孩子們適應人際關系調整,打造自己朋友圈的探索。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關系對孩子的社會化發展很重要,在與同伴相處中,孩子會從同伴的角度思考問題,站在同伴的立場理解他人,這是長大后社會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素質。中學期間有充足的朋友圈,并且穩定和諧的友誼關系,在成人后社會關系交往往往會很順利,心理健康水平也會很高。
因此父母們要做的就是幫孩子順利度過叛逆的青春期,不要讓他“卡在”青春期的路上。面對叛逆的孩子,家長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支持的家庭氛圍,讓他完成自己個性化的過程,他們到二十幾歲的時候才會有可能回歸家庭的價值觀,我們要給孩子各種各樣鍛煉的機會,不怕他做不好,要教會他從失敗中學習。陪你的孩子一起度過叛逆的青春期,你不僅會收獲一個成熟的孩子,也會收獲一個更加成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