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女兒嬌嬌今年九歲,小女兒蓉蓉也七歲了,倆人從小一直是被兩位老人帶著,基本算是隔代教育。
每次工作不忙回到老家,對她們的直觀印象就是,兩個瘋丫頭,只知道玩,作業是不催著她們,基本就不知道做。
我也知道隔代教育對女兒的身心和健康成長并不好,同時也讓兩個女兒跟我夫妻倆的關系沒有那么親密。
平時不在家,姥姥,姥爺因為年輕時生活過得艱苦,現在對她們是各種寵愛和遷就,讓她們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反倒是我倆夫妻偶爾回老家探望,打破了她們一直以來的生活習慣。
想吃什么就讓姥姥做,能吃多少吃多少,吃不完倒掉喂雞也沒事,碗不小心摔碎在地上也是哈哈大笑。
在家里面,兩個女兒也只是怕我,其他的人都不怕,在他們面前各種撒嬌,大聲嚷嚷著要這要那。
反倒是我一出現,兩個女兒畏首畏尾了,坐在那里大氣也不敢出,說話小心翼翼的,叫她們去做作業,那是麻溜的去做,吃飯她們也是老老實實的硬著頭皮吃完。
記得今年準備外出工作的頭一天晚上,我借著酒勁笑著對大女兒說:爸媽馬上就要外出打工了,以后家里就沒有人能管你這管你那了,以后你們又可以像飛天的蜈蚣一樣想干嘛就干嘛了,不料女兒抿住嘴還是沒忍住哈哈笑了起來。
02
確實,女兒不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小時候不可能管得了她們那么多。
也曾想過把她們帶到溫州來上學,可是我倆夫妻的工作極其不穩定,經常換地方,顛沛流離的,沒法給她們提供穩定的學習環境,如果選擇呆在老家的小鎮上,那對于像我們這樣的80后,90后基本就是失去工作,失去養家糊口的能力。
老婆倒很是想呆在老家做家庭主婦,我也曾有過此種想法,但是看到她那種安于現狀的生活態度,甚至多次催促她考個駕照但最終都被她以各種理由敷衍過去。我也害怕彼此之間的關系漸行漸遠,倒不如和我一起在一個城市打拼更加好,兩個人一起吃苦,一起生活,也許勢均力敵的人生才能更加長久。
很難想象,如果一個人停滯不前,安如現狀,另一個人在外面風里來,雨里去,倆夫妻,以后除了兒女瑣事,還有什么共同話題。
基于此,我還是愿意把她帶在身邊,一起生活,防止那天家里老人生病老去以后沒能力再照顧小孩,我們必須攢夠錢返回老家才能夠好好的繼續生活。
03
記得前年夏天,我們把兩個女兒接到溫州這邊來度暑假,心想著半年沒見,和她們多親近親近,有利于增加父女之間的親密關系。
沒曾想,不來還好,來了之后,白天,我們上班,她們就在房間里嬉戲打鬧吹空調,放假了帶她們去逛街,去海邊玩。
平時,也就是吃飯的時間聚在一起,大女兒相較于小女兒要矯情一點,早上,她喊著要吃小籠包,買過來了,她吃了幾口,又要吃面條,等煮好了,她還是不吃,叉著腳把手搭在她媽媽肩膀上吃著零食。
我氣不打一出來,說了她幾句,想想我們小的時候,那是吃的什么,我媽媽煮面條放一鍋水,就下了一點面條,等煮開了,我利索的一筷子轉走一大半,鍋里面基本就剩湯了,哇的一聲,弟弟趴在地上大哭,媽媽說,別哭別哭,我在下一點……
等我把故事講得滔滔不絕時,卻發現女兒早已不耐煩了。
誰料到,她回了老家以后,就再也不接我電話了,對我記恨在心,我也無可奈何,心想,等她再長大一點會懂事的。也許是在老家,受同齡人性格的影響,等她到初中以后,對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也許她就能慢慢接受。
04
隱隱約約,我也察覺到,我這樣和女兒的相處方式像及了小時候我和爸爸的相處方式,有時候也經常看書,想過一些方法來改善。
首先,為什么女兒不愿和我溝通?
也許真的不懂得換位思考,不懂的跟孩子共情相處方式,總是站在自己的腳度在女兒面前高高在上。
很多時候,跟女兒的交流方式也是灌輸性的,總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壓給她們,卻沒有真正站在女兒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沒有想過自己的話孩子是否能真正接受。
其次,,女兒是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想法可能會幼稚,其實,我應該要懂得尊重女兒,與她們建立良好的平等的溝通關系,以朋友方式跟她們進行有效溝通,讓她們從內心感受到自己的爸爸是懂自己的,這樣女兒可能就會愿意慢慢溝通。
最后,在家和女兒溝通要注意情緒上的表達,不要任何事情板著個臉一臉嚴肅的和她們說教,其實,不管是成人還是小孩在交流的過程中,是先接收到情緒,再接收內容的。
如果,你一開始就把不好的情緒傳遞給她,哪怕后來,嘮嘮叨叨說了半天道理,女兒都會顯得很反感或者不耐煩,只有把情緒和氣氛調理好了,溝通效率才會事半功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