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出現3次叛逆期,分別是2歲、7歲和12歲。只要父母注意把握孩子這幾個階段的情況,處理好了就能多省心。
2歲左右
心理原因和表現
很多人覺得奇怪,孩子才兩歲大,剛學會走路說話沒多久,怎么叛逆得起來。這里提到的叛逆,不是指反抗大人,而是自我成長意識的崛起。人有突破自我的本能,比如孩子因為矮拿不到桌上的玩具,為了滿足自己,即使搖搖晃晃地踩著小凳子,也要拿到玩具,這就是一種自我滿足。
比如:他會為一丁點兒事就亂發脾氣:被禁止吃一塊糖,你拒絕把手機給他,或者只為了你讓他停下手中的玩具而來吃飯,他就變得出奇的暴力,哭鬧得昏天黑地,而且此時正是他開始說話的年齡,他甚至會說一些你接受不了的話:媽媽壞,討厭媽媽之類。
媽媽感覺自家的孩子成為“熊孩子”,這并不是性格的原因,只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等到孩子學會了新技能,有所突破之后,還是會成為父母的乖孩子。因此,當孩子想要自主吃飯、開門這些事時,媽媽要試著去順從他,孩子力不從心時在后面幫一把,這樣獲得滿足感之后,孩子就又度過了一段成長期了。
下面還有更多辦法等著你閱讀哦。
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第一步,家長自己保持冷靜
這是正常的孩子舉動,人性弱點,不要喪失教育孩子的信心以及無端去找尋自己教育的錯誤。
如果您大聲喊叫,只會火上澆油。也許他會因為你的暴力舉動而停止哭鬧,但是內心深處他會更加沒有安全感。
第二步,家長嗨起來,再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來,我們來聽音樂!我們來跳舞!”如果他還是不理睬你,那么您可以自己先開始,如果這樣還不能讓他平靜,讓他自己回自己屋里生悶氣吧。和他隔離一段時間,當他開始平靜下來,重新和他在一起,“現在我們可以出門玩了吧?口渴了吧?”
第三步,無論在哪里,都要保持您的一慣做法
不要說在家中這樣,在公眾場合,您就不得不遷就孩子。否則,孩子的自我表現欲加上憤怒簡直可以培養出一個好演員。擁有眾多觀眾的注視,那么,他就猶如找到了保護傘,他會變本加厲地哭叫。如果孩子當眾哭鬧,馬上隔離孩子和眾人,盡快把他帶回家。
避免讓他跟您對著干,每次盡量給他一個選擇,比如面對早上不愿去幼兒園的孩子:咱們去幼兒園,還是上醫院?
最后,別忘了安慰孩子
每次哭鬧之后,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都經歷了一場身心疲憊的斗爭,哭喊后還要伴隨幾分鐘的抽泣,此時應該讓他放心你們的關系并沒有因此改變,輕輕的擁抱讓他忘記剛才的不愉快。最后,安慰孩子,告訴他你理解他的感受,他有權利生氣,但是這并不能改變你的決定。
總而言之,對兩歲的孩子既要理解也要守住底線
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并不是在反抗大人,即使孩子刻意地東奔西跑,父母帶著可能會覺得有些累,可是還是得給予理解。對孩子來說,主動探索世界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父母不要覺得只有聽話的才是好孩子,孩子愿意主動成長,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當然,理解之余家長也要守住底線,孩子會提要求,但這些要求需要受到限制。孩子已經有了汽車玩具,看到別家孩子有機器人玩具,又哭鬧著要求父母買。孩子年齡小,根本不需要這么多玩具,往往玩幾分鐘熱度就消退了。父母不要孩子提要求就滿足,學會拒絕,這段原則性的時期父母要把控好,不然把孩子養得太貪心,煩惱的還是父母。
7歲左右
心理原因和表現
7歲的孩子已經升入小學,開始學習課程知識,思想也漸漸豐富起來,對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再完全聽從父母的建議行事。比如今天是不是需要穿外套,是不是需要拿傘這些事,他們都想自己決定。媽媽可能覺得天氣太涼,要多穿點。但孩子認為,多穿少穿不那么重要,關鍵還是得有“風度”,如果和媽媽意見不合,還可能會產生反抗情緒。
如果您的孩子已過7歲,可看看是否有如下表現:
1、帶有破壞性或者攻擊性的行為。此時的孩子喜歡砸摔玩具,在墻上亂寫亂畫,故意把上課要用的課本一頁頁的撕掉,和班上的小朋友吵架動手。當家長對孩子的這種錯誤行為批評時,孩子非但聽不進去,而且還會和家長對著干,越不讓做什么,非要做什么,且破壞性極強。
2、和家長對著干。這是6-7歲兒童叛逆的最常見表現,家長讓寫作業,孩子通常是在玩,管的越嚴孩子越掉鏈子,家長說的狠,孩子叛逆的越嚴重。
3、不斷的破壞既定的規則。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或者學校會制定一定的規則,但是叛逆的孩子會不斷的去試圖破壞這種規則,比如規定上課不允許講話,他偏偏要不斷講話;明明規定只允許吃半顆糖果,他一定要想盡辦法偷偷的吃掉另外半塊。
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第一步,家長還是要冷靜
有時候孩子莫名其妙的會出現破壞性的行為、和家長對著干,很有可能是希望引起家長的注意,當孩子發現自己的這種行為沒有起效果,自己也沒有興趣再叛逆下去了,甚至有些孩子還會主動的去和家長示好。
第二步,正確引導
比如:孩子有可能是因為內心煩悶要發泄出來所以會叛逆,那么家長就正確引導孩子使其用正確的方式發泄。比如:他內心委屈,那么就想辦法讓他說出來。
第三步,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
孩子自我意識變得深刻之后,會更重視自己,平常的一言一行,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這時候父母不要還只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學會尊重他們的想法,信任他們,給他們自我選擇的機會。孩子想買哪些衣服,想報哪些特長班,盡量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這樣孩子開心,也就不會和大人產生沖突。
12歲左右(青春期)
心理原因和表現
父母說兩句,孩子就不開心,這是青春期孩子的通常表現。原本乖巧的孩子,一到這個年齡階段,性格就會開始大反轉。13歲以前,是大家眼里的“乖乖女”,好學生打扮,牛仔褲加短袖。最近,孩子性情大變,先是燙了頭發,又開始穿超短裙。想想就知道,母女一定會吵架。由于孩子成績沒受影響,家長都不知道怎么說她才會好。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表現出三個并存:
1、依賴性與獨立性并存
12歲的孩子,會表現出成人感,自己逐漸有了獨立的意識,雖然在生活上,對于家長還是會有一定的依賴性,但是,如果家長給孩子過多的關注和干預的話,孩子會產生厭煩,不會聽取家長的意見,然而,由于沒有生活經驗,在經濟上不能獨立,又不得不依賴家長。
2、成人感與幼稚感并存
這個年齡的孩子會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在別人眼中,也應該以大人看待自己,渴望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在做事的時候,會模仿成人的思維方式,但是,卻由于沒有生活經驗,出現較大的盲目性,表現出孩子的稚氣。
3、開放性與封閉性并存
孩子逐漸進入叛逆期的時候,會出現對待他人的性格和想法不一致的時候,孩子需要找一個發泄對象,訴說自己的心事,但是沒有適合的訴說對象的時候,孩子會比較封閉,只能通過日記等記錄心事。
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一句話:請家長不要再控制12歲以上的孩子
孩子上初中后,各方面能力也在成長,這時候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性已經減小,在他們眼里,父母也許沒有以前認為的“強大”。通過不斷的學習見識,了解到這個世界的豐富之后,他們在逐步建立自己的價值觀。父母如果還是按照老套路要求孩子,只會讓孩子覺得思想落后,進而產生代溝,雙方很難進行溝通。父母要改善這種關系,不能再繼續控制、要求孩子,而要從改變自己做起,理解孩子的想法,放手讓他們去做。
孩子會叛逆,必是事出有因。父母不要被突如其來的變化嚇到,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人要成長,肯定會經過一段時間迷茫和適應期。不要打壓孩子的叛逆,試著去理解和接受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