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學習成績的好壞,大概率決定了他未來的發展,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是為了能更好的提升自己,在以后能有更好的機遇。很多人都說,學習好要一直保持,這樣才能保證以后發展好。
事實并非如此,學習成績好未來發展不一定很好,學習成績不好,也不一定沒有好出路,最近很多家長在閑聊之際,討論到了一個熱度很高的共同話題。
就是很多自己曾經的同學,當時還是班級里成績很差的學生 現在竟然成為了自己家孩子的老師。對此 有的家長表示,甚是擔憂,當時連他們自己都沒辦法養成好習慣,要是教孩子那怎么能行!
“曾經班級里的差生,轉眼卻成了自己孩子的老師”,家長表示無奈
家長都說,當時在學生時期,他們自己還經常違紀遲到,還有各種不好的行為習慣,都是班級里后幾名,現在來教我的孩子,他能教好嗎?
這種現象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在教師群體中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學生時期并不是班級里成績特別好,表現特優異的,當然 也有很多當時班級里的好學生加入了教師群體中。
由于家長當時和他們是同學,可能那個時期他們的行為和成績,都讓人難以信服,所以在后期,即使他們成為了正規學校的老師,作為他們老同學的家長,對他們的能力仍然抱有懷疑態度,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家長大可不必,因此過度擔憂,那時候的成績不好,并不能代表以后 ,既然他們能通過國家各方面考核,正式成為一名教師,那就說明他們具有足夠能力,也是有充分實力去教好孩子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并不是每個人都擅長于學習,也有的人在上學期間貪玩,但經過一段時間沉淀后,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在后期努力學習發奮圖強,在大學甚至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綻放光芒。
一時并不能代表永久,要對他人能力有足夠的信任,不要太過主觀而導致判斷有所偏頗,放寬心,當年的差生一樣可以教好孩子。
當年的差生都去當了老師,背后原因值得思考
一方面,現代社會高速發展,各類新興行業不斷崛起,職業種類也在不斷更新,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老師也許是很多人眼中的“鐵飯碗”。
對于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來說,當老師并不是一個非常合適的選擇,老師的薪資待遇相比于那些,計算機互聯網行業或各類電子行業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就算老師工資待遇滿足了條件,可那些人也不會意愿從事這方面工作,這樣一來,更為那些稍微靠后的學生提供了機會。
另一方面,對于那些當年成績并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能上到一所普通的師范大學,并且在畢業后進入編織體內成為一名教師,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和不錯的待遇,可以說是相當滿足。
尤其是在自己的家鄉那里上班,不僅工作相對放松,由于教師自身神圣光環,也就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尊敬。
但是,這類現象的背后,卻也隱藏著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如今我國國內很多高端人才不愿意從事于教育行業,這對于我國教育業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大的一筆損失,很不利于促進我國教育快速發展。
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優秀的教師,才能更好的培養下一代,這樣我們國家才更有希望。
那么,進一步的問題就是該怎么做,才能更好吸納優秀的教學人才。可以在教師薪資待遇以及提高社會保障等方面入手。同時也應更好弘揚教師風范,彰顯師德,讓更的人在心底里更加尊重教師,讓他們有更高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結語:家長對于自己班里曾經的差生成為了自己孩子老師,這一問題也應盡可能用客觀眼光去看待,大家都在努力改變,既然他們能成為教師那就說明他們自身實力還是足夠的。
今日話題:對于當年的差生都成為了老師這點,你是怎樣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