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的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讓孩子朝東他非要去朝西,你叫他往西他卻要往東,總是喜歡和你對著干,并且還不愿意聽你指揮,會隨意的亂發脾氣。在遇到這種孩子與我們對著干的情況時,我們常常會感到尷尬并且手足無措,不知道該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解決。
其實,從孩子與我們對著干的情形中,也能夠看出,這也是孩子叛逆行為的表現。
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會產生哪些表現
1. 情緒反應激烈
孩子具有叛逆傾向的話,就會在情緒變化上反應激烈,表現的也極為夸張效果。他們通常會在遇到一點點事情時,講究表露出波動幅度特別大的情緒反應。有時候會出現異常憤怒的情緒;有時候會變得異常的悲傷。
江西的李女士就是如此,前兩天周末去帶7歲的孩子念念去逛街,孩子在街邊的櫥窗外看到店家所擺放的一個變形金剛之后,就堅持讓媽媽給他購買。但是,李女士心想:家中已經擺放了許多相類似的變形金剛,就拒絕了孩子的要求。
誰知道,孩子在發現索要無果時,便開始坐在地上大哭大鬧起來,引得周圍路人都前來圍觀。
念念所出現的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家長拒絕了他的要求,從而做出叛逆行為,這種叛逆行為突出表現在情緒反應激烈上面,讓李女士感到無可奈何。
2. 破壞約定
不少家長都會在家庭之中與孩子制定相應的規則,達成口頭上約定。然而,一些叛逆的孩子卻往往不會按照正常的約定來做事情,他們通常都會違反之前所制定好的約定。并且,還常常在違反過后,向家長提出新的請求,與父母談條件。
我同事小宋就時常會向我抱怨她的9歲孩子菲菲,經常不按照約定好的情況辦事。之前,小宋同菲菲約定好了,回到家后,只能看半個小時的動畫片。然而,菲菲卻置若罔聞,經常違反這個約定,還經常性的來威脅小宋:”我想每天看一個小時的動畫片,如果不讓我看的話,我放學回來就不吃飯。”于是,小宋只好勉為其難的答應孩子了。
通常這種破壞約定的行為在孩子身上特別容易常見,這正是孩子叛逆行為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3. 與家長對著干
孩子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在自我意識上面,會逐漸的增強。他們會非常渴望獨立與自由,不想再受家長的管束,所以,漸漸地就喜歡同家長對著干了。
這種對著干的情況,突出表現在家長讓做的事情他們不做,不讓做的事情他們偏要去做。
有一次去親戚家的時候,親戚家的孩子小鵬一見到我們來他家做客,就表現得特別的”人來瘋”,到處在客廳里面亂跑。親戚礙于面子就批評了孩子幾下,誰知道他卻越來勁了,不僅不聽,還將鞋脫了下來,站在床上蹦跶了起來。
小鵬出現的這種與家長對著干的行為,就突出的表現出了叛逆的情況。
為什么孩子會喜歡同家長對著干?
1. 家長承包了孩子的選擇權
尊重孩子的選擇權是民主型家庭的重要標志。孩子多一件事情的選擇過程通常是一個思考與判斷的過程。
但是,有一些專斷型的家長,通常認為孩子的年齡還小,他們的選擇往往都是錯誤的,就喜歡凡事都幫孩子做出選擇,讓孩子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利。
(1) 孩子上學時,與哪些小伙伴交往,家長都要替孩子來做選擇。
(2) 孩子想要上什么興趣班,家長都要替他來做選擇。
家長的這種做法,通常就會造成兩種結果:
(1) 孩子會一味的順從父母,在父母面前會變得唯唯諾諾的,不敢在遇到選擇時,自行做出決斷。
(2) 孩子在家長長期的選擇壓抑下,漸漸產生了叛逆的情況,更傾向于同家長對著干。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一個生命的意義就在于選擇,只有不斷地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這個人才算活過。相反,假若自己的人生總是被他人所選擇,那么這個人可以算是白活了。”
孩子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光彩,擁有選擇權就成為他們同家長對著干的原因所在。
2. 家長常常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少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總是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感覺到自我價值遭受到了否定,仿佛做任何事情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可,他們不想背上家長所給予的負面標簽,就會同家長對著干。
小晨的媽媽通常就喜歡在批評小晨的時候,去翻一些陳年老賬,來觸發孩子心里的內疚感,希望能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可沒想到,翻閱老賬所產生的這種內疚感著實的像揭了一層傷疤似得觸疼了小晨,讓小晨感到特別的反感,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自尊心被媽媽打擊了。于是,就產生了一種羞怒的情緒。每當媽媽揭他的傷疤時,他都會同媽媽對著干,跟媽媽頂嘴,不愿意承認錯誤。
像小晨的這種與家長對著干的情況出現原因,正是由于家長觸碰了孩子的自尊心所造成的。
親子之間應當通過怎樣的”談話”來緩和關系
1. “談話”之間雙方應當保持平等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歌德法勃曾經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將孩子當成和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無限的關愛。”
孩子也是具有一定人格的,我們不能因為他們年齡小,就對他們進行忽視,他們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說過:”溝通不是在人和人之間都能實現的。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實現最成功的溝通。”
從這也能看出,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一定要保持一種平等、民主的關系才行。
(1) 我們可以放下姿態對孩子說:”寶貝,什么原因導致你變得脾氣這么大呀。”
(2) 我們不要扼殺孩子的話語權,讓孩子優先開口。
這樣在平等的關系中,我們就更容易通過談話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2. 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談話”
在與孩子進行”談話”的過程中,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如果僅僅通過說教、命令、強迫的談話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與我們對著干,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所以,我們應當盡可能的去選擇孩子傾向喜歡的方式來同孩子進行談話。
(1) 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和孩子間接交流。
(2) 也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式,來讓孩子接受。
這樣的話,孩子就更能聽進去我們所說的話,他們理解了就相應的能同我們緩和關系了。
當孩子出現”叛逆”的情形時,我們不妨就采用”談話”的方式同孩子交流,這樣就更容易緩和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緊張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