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和孩子多交流,這樣更利于孩子的成長,和親子關系更好地培養。
親子交流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項,好些父母看到親子交流的好處,恨不得24小時都和孩子交流,什么事情都要詳細地指導孩子,以體現親子交流的頻繁性。
其實掌握親子交流的度同樣重要,畢竟任何事物過猶不及,就像食物一樣,即使再好吃再怎么對身體有益,如果超過這個量、度,都會有害,而不是有益。
親子交流同樣是這樣道理。
過多的親子交流不僅不會助力孩子健康成長,還可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沉重包袱。
1.孩子想象力的缺乏
愛迪生說過“成功是靠99%的努力和1%的靈感”,其中那個靈感雖然是只有1%,但是靈感為努力指引方向,不然也不會獲取最終的成功。
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想象力的重要性,畢竟只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提出那么爆炸性的物理理論,使得愛因斯坦成為物理學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
所以想象力,對于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
孩子的想象力是最豐富的時期,家長想促進孩子想象力的發展,要適當地引導,讓孩子多多去思考。而過多的交流,使得孩子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了交流上,而且這種交流有些是毫無內容和思考價值的。
過多的交流,使得孩子沒有時間去思考上一句話的內容,局限于當下的話語中,或被父母的問話帶走思路,無法思考。正是這種情況,長期下去,損害了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也損害了孩子思考的空間,使得孩子想象力缺乏,思維僵化。
2.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過多的親子交流讓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不專注,對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方面是個很大阻礙;還會使孩子的注意力不斷地跟隨著父母的談話,孩子的精神力還比較脆弱,不能一直全程跟隨談話,肯定中途會開小差。
這種交流的內容變換頻繁,孩子的注意目標會被不斷地改變,養成這種注意目標不斷改變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對于這種交流有自己的應對之法,就是思想開小差,說話不經過大腦,或者不回話。
養成習慣后,孩子在課堂上將老師的正常講課和正常的互動交流也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對待,思想開小差,這樣必然影響學習成績。
孩子注意力的不集中,也容易使孩子在寫作業或者學習的過程中,被突然間打斷的事物所吸引,放下手中的事情去關注其它事物去了;這種撿西瓜扔芝麻的行為,最終導致西瓜芝麻都沒拿到。
3.孩子的自制力變差
孩子的注意力會被輕而易舉地吸引走,那么孩子的自制力肯定也不會很強大。因為注意力的易改變,會進而影響孩子的自制力,使孩子自制力變差。
自制力、想象力、注意力對于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都是非常有用的,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一定不要過度親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