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生態環境局、市教育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舉辦的“花好月圓話咸陽”系列活動“綠水青山”主題征文大賽已圓滿結束。這些作品不僅內容具備知識性,構思富于創新性,而且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意義,透露出了對家園的熱愛,對自然的關切,對地球、資源、生態的了解,無不讓人驚喜與感動。咸陽市生態環境局新媒體平臺將陸續刊載征文優秀作品,以饗讀者。
要青山不改 愿綠水長流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從前,我們面向大海,便想起春暖花開,立于青山,便念起青山嫵媚。如今,海洋依然寬闊,漂浮著的卻是工業污染;天空依然高遠,朦朧著的卻是層層霧霾。
—題記
我的故鄉,位于涇河之北,古以水之北為陽,涇陽由此得名。涇陽設縣于戰國晚期,已有2000余年,素有關中“白菜心”之美譽,地勢平坦,土肥水美,歷史上就以“關內膏腴之最”著稱。
過去這里樹木茂盛,環境優美,千百只鳥兒在空中自由地飛翔,月上柳稍,“蟬鳴蛙叫”仿佛在演奏著一曲曲交響樂,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幾十年后,經濟高速發展,從泥濘路到柏油路、從煤油燈到LED、從腳踩單車到現在出行暢通,人們共享開放的花朵。過去幾年里,不見藍天白云,青山碧水。我們的身邊全是廢氣、霧霾,摩天的大樓已經聳立在人們的腦海。充裕的經濟滿足了我們的物質需求,但生態環境的落寞又有誰看在了眼里?大氣污染、水資源污染、三廢污染、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蔓延、綠色屏障銳減、土地荒漠化、海洋生態危機……比比皆是。
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1998年的洪水災害,愈來愈頻繁地沙塵暴,越來越多的泥石流,千萬物種的滅絕,南極上空不斷擴大的臭氧層空洞,北極冰川的融化,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異常的自然氣候……這些都是大自然給人類敲響的警鐘。
曾幾何時,人們亂排亂放,因為燃煤、工業、汽車尾氣等污染因素日益增強,空氣中有毒有害的懸浮顆粒增多,造成霧霾天氣頻繁出現 。霧霾不僅會誘發多種疾病,還會給交通造成困難。
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深思且急需解決的問題。
唐代詩人陶淵明在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境中覓得閑適淡遠;王維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靜謐空靈;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朧之美中體會到了片刻的寧靜;毛澤東在“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爛漫畫卷里表現出革命家的睿智和豪放……可見,能擁有這樣的“凈土”是多么難得,多么讓人心曠神怡!而保護生態環境又是多么地勢在必行!
然而我慶幸,這一天并沒有讓我等得太久。在涇陽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一條條寫有“共建生態文明,同創美好家園”、“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保護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后代”的橫幅出現在了大街小巷、廠礦企業、鄉村干道上。人們開始了大規模的“治污”及“保藍”行動:灌溉渠里的污泥被挖起;隨處堆放的垃圾被清理;胡亂搭建的矮房被推倒;污水不再肆意排放。持續開展礦山修復治理;持續加快河道綜合治理,提升斷面水質;保衛藍天,加強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和分析研判,打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組合拳,推進工業企業深度治理、揚塵治理、生物質禁燒,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凈化土壤,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建立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清單,控制化肥農藥污染,做好廢棄農膜回收利用,加強養殖場畜禽糞污資源利用;美化鄉村,以農村垃圾、廁所改造、污水處理和村容村貌為重點,大力開展綠化美化,全面提升農村面貌,建設生態宜居新農村。
通過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舉措,我的家鄉終于發生了可喜地改變,山又綠了,水也清了,久違的藍天終于出現了。這里又跟以前一樣,“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生態環境得到不斷改善,成為我心目中的魅力涇陽、生態涇陽、花園涇陽。
所謂“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可以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使用節能型燈具,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不焚燒秸稈……這些小事雖然微不足道,但是日積月累,我們會發現生態文明的構建正是這些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實現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強生態文明就是建設美麗中國。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我們欣賞著春有百花秋望月的美景,享受著夏有涼風冬聽雪的意境,也應當盡力守護著它們。堅持生態文明建設,要青山不改,愿綠水長流。愿我大美涇陽,一路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