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臟話從何而來?
模仿
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有語言敏感期,學前期是孩子掌握詞匯和發展語言的關鍵期。
這一時期的孩子特別熱衷于表達和交流。
但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他們更多地是模仿自己的父母、老師、同伴,還有看的動畫片里面的語言。
三歲以下的孩子,對臟話沒有概念,只是覺得好玩,覺得大人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有一種力量感,于是嘗試自己說出來。
三歲以上的孩子,能夠初步理解臟話的含義,并對特定的對象說臟話,這種有初步意識的臟話行為,應引起家長和老師的注意。
強化
家長初次聽到孩子說臟話,往往都會表現出驚慌失措、哭笑不得、大驚小怪、勃然大怒等強烈的反應。
我們不知道的是,我們的這些反應在孩子眼中看來特別好玩。
于是他一次次出口成臟,只是為了引發大人的強烈反應,逗自己開心。
大人不恰當的表現,強化了孩子說臟話的行為,這一點后面會介紹應對方法。
發泄
如果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在兩種情況下會爆粗口:非常興奮和非常生氣。
比如看到動畫片里面的一些有趣的畫面,他興奮得一邊跳一邊說“我 擦”。
比如被人欺負、被搶玩具等,孩子會通過說臟話來發泄自己的緊張情緒。
他們可能并不了解自己說的臟話的含義,單純只是想發泄自己的極端情緒。
如何凈化孩子的語言
凈化孩子的語言環境
大人在有孩子的場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的家長覺得好玩兒的一些口頭禪,一旦被孩子學過去,也是極為不妥的。
比如“煩死了!”“搞個錐子!”“腦殼有問題!”“起開起開!”
可能家長說這個話沒有特定的含義,表情也很平和。
但是孩子學到后,在一些其他場合大聲說出來,會導致聽的人產生不適甚至敵對情緒,讓孩子陷入不利處境。
媽媽從小要對孩子多說“請,謝謝,對不起,抱歉,我不是故意的”“你真能干!好優秀!太棒了!”等文明用語,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不斷豐富孩子文明用語的語言庫。
其次還要適當控制孩子接觸的圖書、電視節目等,為孩子選擇適宜的內容。
帶孩子外出游玩時,要自覺遠離充滿臟話的語言環境。
一旦孩子開始說臟話,家長要及時找出孩子說臟話的根源,幫助孩子建立起對說臟話的正確認識和評價。
不做強化孩子說臟話的事情
前面提到,孩子反復說臟話,是想引起我們的強烈反應,以娛樂他自己。
因此,在面對孩子爆粗口的時候,家長應該盡量保持平靜,不要大驚小怪,也不要大發雷霆。
冷處理。家長這時候可以選擇“裝聾作啞”,對孩子的臟話無動于衷,繼續自己手頭上的事。孩子沒達到目的,自然會對這個“臟話游戲”失去興趣。
轉移注意力。孩子說了臟話,等著看大人的反省,大人可以說,可以幫我把這個放到桌子上去嗎?媽媽給你削個蘋果吃吧!轉移注意力,比強行阻止孩子說臟話,更好地減少對孩子說臟話的強化。
表明態度。在孩子出口成臟后,溫和而堅定地對孩子說:說臟話不對。
不要講大道理,也不要反復責備,每次堅持說這句話,然后不要過多理睬,孩子慢慢就會意識到,說臟話不會被認可,從而主動較少說臟話的行為。
明知故犯要懲戒
孩子經常說臟話,還屢教不改,家長和老師多次勸告都無濟于事,懲戒措施就要安排上了。
對孩子說臟話行為的懲戒,要堅持一個原則:合理約定,堅定執行。
比如,掌握孩子近期的迫切需求,想吃什么零食,想要什么玩具,想去哪里玩兒等。
和孩子約定,今天說臟話的次數不可以超過五次,不然就不能吃或者玩。
一開始要求可以低一點,重要的是引起孩子的興趣讓他一起參與。
孩子違反約定后,懲戒的態度要堅決,要經得起孩子的軟磨硬泡和撒潑打滾。等他的招數使盡,你的懲戒目的就達到了。
慢慢可以一點點提高要求:一天在幼兒園不說臟話,一周在家里不說臟話等等。
家長這段時期也要和孩子一起約束自己的言行,不能讓孩子心理產生“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心理,這樣你的話和威信都會大打折扣。
小結一下,如何凈化孩子的語言
凈化孩子的語言環境。
不做強化孩子說臟話的事情。
明知故犯要懲戒。
你的孩子有說臟話的經歷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應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