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與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曉麗喝茶聊天。談到孩子時,曉麗說孩子目前在首都某名牌大學讀大二。我很替她高興,追問她的最成功的做法,曉麗深思了一會說:十年如一日,堅持親子閱讀。
原來,曉麗在孩子出生后就開始給孩子朗讀一些兒歌了。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她繼續(xù)給孩子閱讀一些繪本故事,一直堅持到孩子自主閱讀不帶拼音的書本。
當孩子開始自己獨立閱讀書籍時,親子閱讀就成為一種陪伴孩子的閱讀。
即使孩子上了初中,曉麗也都陪同孩子把老師推薦的書籍一一閱讀。只有在孩子高中住校后,曉麗的親子閱讀活動才算告一段落。
那么10年親子閱讀,這位媽媽收獲了什么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堅持親子閱讀的收獲這個話題。
1.收獲了母子親密的情感
曉麗十年如一日,無論是白天還是在晚上,她都會至少每天拿出20分鐘陪孩子閱讀,堅持不懈。
當孩子坐在媽媽的懷里,娘兒倆坐在床頭共讀一本書,或者一起坐在書桌旁,靜靜地閱讀各自喜歡的書籍,這不是育兒中最美的一段時光嗎?
很多媽媽也會有這樣的體驗,母子倆偎依在一起,媽媽給孩子讀故事書,即使孩子翻開故事書能自己看懂了,也還是愿意倚在媽媽懷里,讓媽媽不厭其煩地重復這些他喜歡的故事,因為孩子也非常享受這份親子閱讀帶來的溫馨。
或者娘兒倆在書房,各自坐在書桌一旁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在這期間,孩子有時候會問媽媽自己看不明白的問題,也會對文中感興趣的內(nèi)容與媽媽交流自己的看法,或邀請媽媽一塊看他喜歡的內(nèi)容。
如果此時我們放下自己的書籍,停下來認真傾聽孩子的一言一語,跟孩子進行傾情交流、共同探討,或積極響應(yīng)孩子的邀請,與孩子一起閱讀那些孩子感興趣的內(nèi)容。這不就是生活中最美的一幅畫嗎?
在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時間里,濃濃的書香氤氳著母子所在的小屋,母子之間的感情也因為讀書加強了交流和互動,母子二人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母子之情也更加和諧、親密。
2.收獲了與青春期孩子加強交流的共同話題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尤其是青春期的到來,孩子就不再像小時候一樣與媽媽那么親密了,也不再喜歡與媽媽交流。家長普遍能明顯感受到這期間孩子的變化。
其實,隨著與孩子共讀一本本書籍,你會發(fā)現(xiàn)圍繞同一本書,母子之間照樣可以有很多共同話題,親子之間照樣可以進行深入的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
芳芳在這方面頗有體驗。芳芳的孩子上初中一年級時,老師推薦孩子閱讀《三個火槍手》《簡愛》《基督山伯爵》等書。這些書芳芳以前也沒讀過,于是她也陪同孩子全部閱讀了這些文學書籍。
在接送孩子路上或與孩子一起就餐時,芳芳就會用不經(jīng)意聊天的方式就書中的主人公、或書中的部分情節(jié),發(fā)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孩子往往不但會認真聽,還會糾正媽媽張冠李戴的地方或錯誤的看法,甚至也會與媽媽談出自己的見解。
與孩子共讀一本本書籍,無疑使芳芳獲得了很多與孩子交流的話題,增加親子之間交流的機會和頻率,讓芳芳與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增進了交流,進一步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3.見證了孩子的成長
親子誦讀,不是短期內(nèi)立馬見效的,是需要長期堅持才可能見到效果的,這特別需要你有耐心,用毅力陪伴孩子堅持閱讀。
也許有的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也經(jīng)常進行親子閱讀,也看不出孩子在學習上明顯的變化。
軒軒的媽媽對此也有同感。她也是一個常年堅持親子閱讀的實踐者。但是軒軒在小學階段的成績還真沒有顯山漏水,成績在班級中上游而已。雖然如此,軒軒媽媽仍舊繼續(xù)堅持親子閱讀,沒有停止。
孩子升入了中學后,如同突然開了竅,孩子每學期的成績總是處于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從名不見經(jīng)傳到進入年級前十,孩子后勁十足。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高中畢業(yè)升入211中某名牌大學。這些成績的取得,除了孩子自身的努力和老師教學有方之外,與軒軒媽媽常年堅持親子閱讀也是分不開的。
畢竟10年如一日的閱讀,極大豐富了孩子的知識背景,提高了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這種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促進的不只是語文能力的提升,也促進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是啊,那個學科的學習不需要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呢?閱讀,只有長期堅持才會厚積薄發(fā)啊!
閱讀對孩子如同陽光雨露對禾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長期滋潤的過程,它會滋潤母子的感情,它會澆灌青春期孩子與家長和諧相處的花朵,它更會見證孩子悄無聲息的進步和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良好效果的顯現(xiàn)有時候并不在當下,而可能在比較長遠的未來。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堅持,堅持,堅持。
正如曾國藩所說“但問耕耘,莫問收獲”。只要長年累月堅持親子閱讀,相信良好的閱讀效果肯定有一天會顯示出來,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在親子閱讀這件事上,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如曉麗一樣擁有長遠的眼光,能守住寂寞,靜等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