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家長群里和大家討論,孩子出現什么樣的“錯誤”你最容易生氣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不約而同地說:撒謊。
真誠,誠實,是從小就會被拿來教育孩子,要求孩子必須做到的品德,但是我們會發現,似乎所有孩子都躲不開這個問題。
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們在跟家長“斗智斗勇”的過程中,就會頻頻出現說謊的問題:
明明在偷玩手機,卻說自己在睡覺;
和同學出門打球,卻說自己是去圖書館復習;
諸如此類的謊言,出現在每個孩子的青春期,讓家長們頭疼。
孩子撒謊這個問題,到底家長該用什么心態面對,又要如何引導孩子不要撒謊呢?
01.你為什么撒謊?
心理學家認為,撒謊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必然過程,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普遍的行為現象,而不是個例。
這和我們一貫的認知不太一樣,研究發現,2歲以下的兒童中30%有撒謊經歷,三歲左右的兒童中就變成了60%,這個比重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增多的。
曾經有專業的研究者進行過誘惑抵制實驗,邀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參觀一個房間。
房間里有一樣被遮蓋的物品,研究人員告訴孩子們,只要猜出物品是什么,就可以獲得獎勵,說完研究人員就離開房間,等到收集答案的時候才回來。
最后,有很多孩子都去偷看了那個物品,而選擇偷看的孩子,不論在哪個年齡段都選擇了隱藏自己偷看的行為。
心理學認為,撒謊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關鍵性標志,而且心理越成熟的孩子,在撒謊這件事情上才會做的越成功。
而在皮亞杰理論中認為,當孩子能夠綜合各方面因素去推斷自己的行為和別人的能力時,才會具備說謊的能力。
那么,孩子會因為什么原因撒謊呢?
在心理學家的研究中發現,當孩子們處在畏懼,恐懼被批評指責的情況下,撒謊的孩子最多,其次是想要逃避責任,躲避懲罰。
而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或者為了滿足虛榮心,得到表揚而撒謊的孩子,反而只占據很小的比重。
由此可知,撒謊的根源,其實是孩子心中的恐懼,不安,是因為孩子不敢去面對未知的懲罰,而選擇用謊言支撐自己逃避。
這也是為什么面對越嚴厲的家長和老師,孩子越容易說謊,因為面對這樣的老師家長,他們受到的責罰往往更嚴重。
尤其是之前說實話也被責罰過的孩子,就會為了避免再度經歷受罰而選擇撒謊,或是順應家長和老師的情緒說話,通過“察言觀色”,來為自己爭取安全的空間。
而且往往這樣的孩子,更容易把自己的謊言修飾的更加完美無缺,成為更高明的“說謊專家”。
02.如何面對說謊的孩子?
首先,在孩子小的時候,幾乎每個家長都給孩子講過《狼來了》《匹諾曹》的故事,讓孩子了解說謊的代價,可是這些故事帶來的勸誡性并不強。
對于孩子來說,具有正面意義的故事留下的印象和影響往往更加深刻,比如《孔融讓梨》里教導的謙讓,實踐起來就更加容易。
所以,如果想要糾正孩子撒謊的小毛病,要更多地進行積極的引導,而不是用負面的內容去恐嚇,加深孩子的恐懼。
與其不斷告訴孩子,撒謊是錯誤的,會受到懲罰,不如直接告訴孩子,你怎樣做才是正確的,給孩子一個明確的出路。
青春期的孩子雖然追求獨立,但還沒做到生心理的完全成熟,在做出選擇和決定的時候就會容易陷入猶豫和迷茫。
如果家長在這些問題上能夠給出有力的支撐,孩子有了安全感,就不會通過其他方式來支撐自己,也就不需要不斷地用撒謊或者其他負面的方式來逃避承擔。
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正確解讀孩子的行為,理解青春期出現說謊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過程。
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說謊,就火冒三丈,上升到孩子道德層面對孩子進行反復地批評教育,這種教育反而會加重孩子心中的恐慌感,進而讓孩子更畏懼和我們的正常溝通。
只有讓孩子保持平和健康的情緒狀態,孩子才更容易敞開心扉,坦誠相待。
首先,當我們發現孩子說謊時,不要著急給孩子下標簽,扣帽子,我們應該先去了解孩子說謊的動因。
為什么孩子需要在這件事上說謊?
是否是針對這件事情要求過高,給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壓力?
還是這件事本身在孩子能處理的范圍之外?
又或者是孩子不希望你對他失望,在無法做到的前提下選擇了用謊言進行遮掩?
多了這樣一個反思環節,看似是小事,但我們卻有了更多發現問題的契機。
比如說很多孩子都在自己的考試成績上說謊過,沒有及格說自己及格了,沒有進步說自己進步了。
有的孩子這樣說,是因為不及格會受到媽媽的懲罰,孩子想要逃避懲罰。
有的孩子這樣說,是因為已經約定好了,達到目標可以獲得什么禮物,孩子太想要那個禮物了,可是沒有達到,所以說謊。
在這樣一個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定位到孩子撒謊的原因,也就能發現孩子內心深處的訴求到底是什么。
找到孩子撒謊的原因之后,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和孩子進行溝通。
首先,肯定要讓孩子認識到,說謊這個行為是錯誤的,不管是為了什么,都不應該選擇用說謊的辦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我們也應該告訴孩子,你說謊的原因我知道了,我們可以一起尋求一個解決辦法。
如果孩子是因為覺得目標太高達不到而撒謊,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著,降低一些要求,或者將達不成目標就要被懲罰,換成達到了目標就可以獲得獎勵。
這樣做,既能讓孩子認識到說謊是錯誤的,更能讓孩子看到說謊是沒有必要的,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問題,通過溝通都可以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當孩子發現溝通的重要性時,孩子的內心就會找到安全感,自然也就不再需要通過撒謊來尋求保護自己。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像樹苗一樣,不可避免地長出意料之外的枝椏,與其盲目地剪去所有旁支,不如引導他們一同向上,更能成就出一片蔥郁的樹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