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考的一些政策也在發(fā)生著改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考政策更加合理。
原來高考時同學們參加的科目是根據大家文理分科選擇的,除了大家都考的數語外三科,文科的同學考政史地,理科的同學考理化生。
而現在實行新高考模式,在新高考模式下一般有兩種選科方式,一種是“3+3模式”,也就是數語外加上其余自選的三科。
而“3+1+2模式”中,“3”指的是數語外,“1”指的是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個,而“2”在剩余政治、地理、生物和化學中選擇兩門。
這里就有很多種選科方式,有的選科組合非常有利,而有的選科組合卻被稱為新高考模式下的“最差組合”,這個組合就是“生物+歷史+化學”。
因為這個組合專業(yè)覆蓋率少,將來報考的時候有些困難,屬于半文半理,也很難清楚未來想怎樣發(fā)展,同學們最好別踩雷。
那么新高考模式下,有哪些比較好的選科組合呢?
物理+化學+地理
這個組合最大的特點就是關聯性比較強,物理和化學都是典型的理科學科,而地理卻屬于文科中的理科學科,有些知識也涉及到理科方面的內容,還有思維邏輯等。
所以,對于擅長理科的同學或者是想要報考理工類大學的同學來說,選擇這個組合會很有優(yōu)勢。
歷史+化學+政治
這個組合比較照顧擅長文科的同學,或者是將來想要報考文史類專業(yè)的同學,但選擇歷史會沒有選擇物理在報考時可選范圍大。
歷史和政治都是背誦量比較大的學科,記憶力好的同學比較有優(yōu)勢,而化學和物理相比沒那么大的難度,大多數同學還是可以接受的。
高中選科要慎重,更要有針對性
同學們在選科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科,注重學科之間的關聯性,這樣學習起來更加容易。
如果是學霸的話,那就無所謂了,幾乎無論哪種選科組合都適合,但大多數同學選科時都要兼顧自己的能力,發(fā)揚學習的優(yōu)勢,避開自己學習困難的學科。
大家在選科時,興趣愛好也是必須要關注的,有了興趣愛好,同學們才更愿意努力學習,學習更有動力,而沒有興趣愛好的科目,學習起來明顯更加疲憊。
當然,也和大學想要報考的學校和專業(yè)有關系,有些學校和專業(yè)比較特殊,必須要求同學們高中修過這門課程,大家如果有目標后,可以提前看看有沒有科目要求。
新高考模式下,給了同學們更多的自主權,可以自己選擇擅長的科目,更為靈活一些,希望同學們能把握好機會,慎重選科。
在高中備考時大家也要調整好心態(tài),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作息習慣,勞逸結合,加強身體鍛煉,想要保證學習前提是要保證好身體。
高中生怎么能在高考中更具優(yōu)勢
首先身體肯定是第一位的,什么都沒有身體重要,而很多高中生由于課業(yè)壓力大,從而導致身心都出現了不小的問題,這對學生來講就非常麻煩。
身體不好就可能時常需要請假,這反而可能會影響學習效率,而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都不好了學習成績再怎么突出,相信大家也不會感到快樂的。
再有基礎知識掌握比復雜題型掌握更重要,不管在什么考試中,基礎題型的占比肯定是要比復雜題型多的,而且分值也更大一些。
那些復雜的題目只適合想要拔高競爭的學生來做,或許能夠拉開大家的距離,但只要基礎題型掌握牢靠了,成績基本都能在中上游以上,考試也不愁成績上不去。
而且同學們要對自己有明確的認知,知道自己什么地方需要加強,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這樣才能更好地制定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可以是階段性的,也可以是長期目標,這樣也能給自己一個更好的學習動力,讓同學們更能堅持下去。
但目標不可以定的太低,沒什么挑戰(zhàn)性就容易讓大家產生懈怠感,也不能定的太高,完不成也會很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且壓力也會更大。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學生就得要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更努力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學業(yè),才能一點點地把自己的實力提升上去。
新高考模式下,同學們更應該考慮好自身的需求,做出更正確的選擇才對自己有利,也希望大家都能考試自己理想的大學。
今日探討:
你們覺得生物+歷史+化學這個組合怎么樣?歡迎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