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整個戰爭期間,卻只有兩位戰士獲得了戰斗英雄稱號,與之伴隨的是他們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巧合的是他們犧牲的戰役正是朝鮮戰爭期間最為知名和具有代表性的長津湖戰役和上甘嶺戰役。這兩位特級戰斗英雄是誰?他們在戰斗中有著怎樣的表現?又是如何犧牲的呢?
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并且“關注”一下,以后常來,不迷路。
長津湖戰場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
1922年楊根思出生于江蘇泰興縣,他出生不久前家里剛遭受了一場大劫,祖父被土匪殺害,家里僅有的一點錢也被搶走,楊根思的出生讓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為了讓孩子能夠活下來,楊根思的父母更加賣力工作。
楊根思從小就看到父母的辛勤勞碌,小小年紀就懂事想要幫助家里分擔,可家里這點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夠支撐家人的生活,而父親也在地主的逼債和生活的困苦中絕望而死,這些經歷都在楊根思的心中埋下了深深的陰影,他想改變生活也想改變這個會吃人的社會。
1942年正值抗日戰爭進入最后階段,已經在外務工多年的楊根思終于得到了機會,毅然決定參加革命,于同年加入到了新四軍隊伍中。解放戰爭期間,楊根思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作戰經驗,尤其是對于爆破爆炸作戰上有著精湛的技術,1947年的魯南戰役中楊根思還獲得了“華東一級戰斗英雄”稱號,之后參加了淮海戰役和解放上海的重要作戰。
抗美援朝時期,楊根思被編入了宋時輪上將的志愿軍第20軍跟隨部隊入朝作戰,當時的楊根思已經憑借著歷年間的戰斗經驗當上了58師127團3連連長。跨過鴨綠江后楊根思面對的第一場戰斗就是極為殘酷的長津湖戰役。這是一場在零下三十度低溫,缺少御寒衣物和基本食物物資的艱苦戰斗。楊根思帶領的三連戰士接到了駐守小高嶺阻擊南逃美軍的任務。
小高嶺位于咸鏡南道長津郡下碣隅里1031高地東南方向,這里是美軍向南逃竄的唯一通道,戰略意義十分重要,楊根思的的任務也尤為艱巨,能不能在正面戰場上取得優勢,殲滅敵人部隊,就看能不能守住眼前的通道和隘口。到達小高嶺陣地后,楊根思立即組織手下戰士挖筑了不少的隱蔽工事。
戰斗很快打響,正面戰場上志愿軍戰士們沉重地打擊了美軍部隊,敵人調集了大批火力且戰且退,終于到達了小高嶺陣地所在的隘口。為了順利通過,敵人對楊根思負責駐守的小高嶺進行了瘋狂的火力壓制,很快摧毀了戰士們提前修筑的隱蔽工事。
為了阻擊敵人腳步,楊根思一邊帶領戰士們戰斗,一邊積極搶修工事,以應對美軍隨時到來的轟炸和突襲。很快一伙美軍就在后方的火力掩護下摸上了小高嶺,楊根思立即組織戰士們打退了敵人。
顯然敵人并沒有輕易放棄這場攻堅戰,不久后又調集了8輛坦克,展開了新一輪攻勢,面對敵人的猛烈進攻,楊根思帶領戰士們直接沖入敵群展開了肉搏戰,最終以微弱的優勢取得了第二輪攻勢的勝利。而此時楊根思也意識到了關鍵所在,敵人能夠擁有超強火力得益于擁有著坦克等重型火力武器的掩護,想要在敵人的下一輪攻勢中占據優勢就一定要打掉敵人的坦克。
這時楊根思手下一名小戰士搶過了楊根思手中的炸藥包,在戰士們的火力掩護下,直接沖到了敵人坦克附近,將炸藥包直接扔到了履帶中,隨即引燃,敵人慌亂間只能暫時撤退。可敵人并不會放棄對小高嶺陣地的爭奪,為此敵人進行了一輪接一輪的猛烈進攻,但都在楊根思和戰士們的守護下被打退。
面臨敵人越來越瘋狂的進攻和己方越來越多的傷亡,楊根思深知無論如何都不能丟掉小高嶺陣地,只能和敵人拼死一戰,為主力部隊爭取有利作戰時間,子彈打光了就上刺刀。在敵人的第9輪進攻中,看著眼前犧牲的戰士們,楊根思抓起了身邊的最后一個炸藥包,待敵人走近后,楊根思毅然拉開了導火索沖向了敵人中間。
陣地保住了,任務也完成了,可楊根思和戰士們卻永遠將生命留在了小高嶺。朝鮮戰爭勝利后,楊根思所在連隊改名為“楊根思連”,這是第一支以個人命名的部隊,楊根思也被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同時也被朝鮮方面授予了金星獎章和國旗勛章。朝鮮戰爭結束后,楊根思墓被修建在沈陽市抗美援朝陵園中。
上甘嶺戰役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
1931年黃繼光出生于四川中江縣,家中幾代人都是為地主種地的農民,受盡了壓迫,黃繼光也從懂事開始就給地主放牛。這樣的苦日子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結束,面對改善了自己命運解放了窮苦百姓的解放軍和共產黨,黃繼光心中尤其感激,并逐漸產生了到部隊參軍的愿望。
在國家的和當地政府的號召下,黃繼光積極參加到了當地的民兵部隊中,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全國都沉浸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中,1951年在黃繼光的積極爭取下終于得到了進入志愿軍部隊前往朝鮮戰場作戰的機會,并被編入了秦基偉上將所在的志愿軍第15軍135團2營6連部隊擔任通訊員。
1952年10月上甘嶺戰役爆發,這是一場震驚世界的大規模戰役,在這場戰斗中投入的火力密度甚至超過了二戰時期的最高水平。敵人更是出動了6萬多精英戰力,以及坦克大炮等重型火力武器數百組,又憑借著轟炸機優勢掌握了制空權。
戰斗打響后,敵人對志愿軍所在陣地發射的炮彈超過了190多萬枚,將志愿軍陣地幾乎炸平,頭上呼嘯而過的戰斗機,前方是敵人連續不斷的炮擊,戰士們拼盡全力才擋住了敵人的猛烈攻勢。而黃繼光所在部隊與敵人激戰4天后接到了奪取597.9高地的任務。當前目標地點在整個戰斗中占據十分重要的節點,拿下據點和兄弟部隊匯合,對占據上甘嶺的敵人發動總攻,是當前戰斗的首要目標,也是能否取得任務勝利的重要環節。
為了盡快完成任務,黃繼光所在連隊決定對面前的敵軍工事用爆破的方式攻克,可敵人火力太強,黃繼光部隊始終都沒有拿下597.9高地,為了保障后續行動,上級要求在天亮前必須摧毀敵人工事,拿下當前高地,最后一輪戰斗發起前,黃繼光所在的連隊加上參謀長只剩下了16個人,為了完成任務,聯隊中的9名戰士被編成了3爆破組,對敵人陣地展開新一輪爆破,可任務哪有那么容易,敵人依據堅固堡壘打退了志愿軍戰士數輪進攻。
眼看著最后幾名戰士倒在了面前,關鍵時刻通訊員黃繼光主動請纓作戰,帶領兩名戰士懷里拿著炸藥包向著敵人陣地沖去,三人交替沖鋒,在后方戰友的掩護下,黃繼光沖到了距離敵人碉堡50米處。這是敵人的最后一個堡壘,跟隨他一起沖鋒的兩位戰士也在掩護他的時候倒在了敵人的槍下。
黃繼光只得一邊隱蔽一邊前行,在距離敵人堡壘10米距離時,終于找到機會,將一枚手榴彈扔進了堡壘中,不過手榴彈的火力有限,無法對敵人工事造成致命打擊。不幸的是敵人也在這時發現了黃繼光,對其行動進行了火力壓制,黃繼光倒在了地上。
正在后方的指導員和其他戰士以為任務失敗時,黃繼光再次爬了起來,他拿起腳下的沙包直接沖到了敵人的堡壘下,用身體堵住下方的射擊孔,后方的戰士們趁此機會沖向敵人陣地,高聲呼喊著“為黃繼光報仇”,最終拿下了據點,取得了戰斗的勝利。
在打掃戰場時,戰士們找到了黃繼光,他的身體幾乎被敵人的子彈打成了篩子,可直到犧牲,他的手中始終牢牢抓著沙袋,保持著最后站立的姿勢,這一年黃繼光的年齡永遠定格在了21歲。
戰斗結束后,黃繼光的事跡在部隊中流傳開來,最終被授予了“特級英雄”稱號,并追記特等功,成為了朝鮮戰場上的第二個獲得“特級戰斗英雄”稱號的志愿軍戰士,也是唯二的兩個特級英雄之一。同時黃繼光也被黨委追授正式黨員,還獲得了朝鮮的兩枚榮譽勛章,他的遺體也被葬于沈陽志愿軍烈士陵園中,“黃繼光舍身炸碉堡”的故事也被編入了課本中。
楊根思和黃繼光都是朝鮮戰場上的英雄更是整個國家的英雄,他們的英勇事跡被篆刻在一代又一代人民的心中。他們的事跡無不向人們證明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為了保家衛國,為了人民生活幸福,他們甘愿獻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