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接待了一對母子,母親對我們傾訴內(nèi)心的委屈:孩子從小特別聽話,特別乖巧,但是隨著年齡變大,越來越叛逆,不聽我的話,頂嘴,甚至沖我大喊大叫,說的話很令我傷心。她的兒子對我們傾訴:我已經(jīng)上初二了,可她一直把我當小孩子,總是干預我的生活,連我交朋友都要干涉,覺得某某不好讓我不要和他交朋友。甚至自作主張地把電腦搬離我的房子,限制我干這干那,很煩。
青春期孩子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反叛和自我表現(xiàn),很容易和父母起沖突。那么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該怎么做呢?
一是理解。孩子為什么會像刺猬相同豎起利“刺”?他的本意并不是為了刺傷誰,而只是一種自我維護。青春期的孩子看似十分自信、固執(zhí)、但心里是十分脆弱、靈敏的,他十分害怕受到他人的攻擊和責備。比方,媽媽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語,這話本無歹意,但孩子卻以為這是媽媽對他的責備,而奮力回擊。所以,爸爸媽媽要注意說話的語諧和口氣,不要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你要損傷我”的感覺。別的,爸爸媽媽也要信賴孩子,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表現(xiàn)欲十分強,常常會有一些偏執(zhí)的觀念和過激的言行,但這往往并不一定就代表他真實的意愿,家長不必過于緊張。
二是尊重。自我意識的覺悟使得青春期的孩子火急渴望他人來認同他。如果誰無視了他的存在或許觸犯了他的隱私或許剝奪了他應有的權(quán)力,他就會抵擋。有些家長喜歡盯梢孩子、偷聽孩子的電話、翻看孩子的日記,雖然本意是關(guān)心孩子,但這種行為卻觸犯了孩子的隱私權(quán),孩子當然要反對。孩子雖然是爸爸媽媽所生所養(yǎng),但他絕不是爸爸媽媽的私有財產(chǎn),他也有尊嚴的需求。所以,家長一定要像對待一位獨立的大人相同對待自己的孩子。
三是溝通。青春期孩子的傾吐欲望十分強,他們非常渴望向他人展現(xiàn)獨立的思維和觀念。和爸爸媽媽溝通有妨礙,和身邊的同學朋友溝通又憂慮被“出賣”,因而往往將傾吐目標轉(zhuǎn)向虛擬國際的網(wǎng)友。家長要爭取做孩子可信賴的朋友,這也是深入了解孩子思維動態(tài)的比較好的方式。
四是引導。比方,孩子的自控力或許比較差,在上網(wǎng)查資料的同時也許會沉醉于網(wǎng)絡(luò)游戲,爸爸媽媽就必須要求他自我限定時刻:每次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然后監(jiān)督他嚴格執(zhí)行這一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