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韓寒作客節(jié)目《有一說一》,受到很多網(wǎng)友關注。
相較于先前的張揚犀利,這次出現(xiàn)的韓寒,多了幾分不同以往的味道。
面對韓寒,大家問的問題十分刁鉆和犀利:
“您怎么不再像以前那樣寫評論、罵爛片了?”
“您現(xiàn)在不再寫雜文抨擊實事了嗎?”
……
面對質(zhì)疑,韓寒一反常態(tài):
“有時候面對一部電影,當你情不自禁要為它寫點什么的時候,發(fā)現(xiàn)你合作過的朋友也在這個劇組,你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他說哥們手下留情,就算了,忍一忍吧。”
不知不覺,記憶中年少輕狂的少年,已蛻變成溫潤如玉的中年。
看待世事,與人交往,不再張揚,亦不再鋒利。
就像他說的——
現(xiàn)在開始換位思考,相較于自己爽快,更喜歡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有意減少無效社交,以家庭為圓心,喜歡圍著家人忙前忙后。
……
39歲韓寒的變化,不是一朝一夕的速成,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有人說:“我們用三年時間學會了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中年韓寒的叛逆,看似是慫,實則是懂。
人到中年,遇見的人越多,越懂得這3個與人交往的潛規(guī)則。
01.懂變通,外圓內(nèi)方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
“《紅樓夢》里,有沒有哪個瞬間令你潸然淚下。”
高贊回復是:
“成年人最大的心酸,就是突然讀懂了劉姥姥。”
《紅樓夢》的大觀園里雕廊畫棟,錦衣玉食,往來人物皆非富即貴。
劉姥姥卻是個例外。
她出身鄉(xiāng)野,為人粗鄙,難登大雅之堂。
更別說,她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阿諛諂媚,更令人厭煩。
但多年后,隨著閱歷的增長,看盡世間繁華,忽而羨慕起她來。
有一章中,鳳姐為了取笑劉姥姥,在她頭上插了一朵花。
劉姥姥卻很高興:
“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日這樣體面起來。今日老風流才好。”
吃飯的時候,為逗大家開心,她順話說出那句經(jīng)典:
“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
她一會兒夸惜春好看又會畫畫,是個神仙下凡;一會兒夸人家的紗窗比自己的衣服料子還好。
乍看起來,劉姥姥像是沒見過世面;
但事實上,她的內(nèi)心遠比表面深沉。
鳳姐事后向她道歉,不想劉姥姥朗聲一笑:“哄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么惱的。”
在她心中,大家都好,她也都愿意交好。
一個人的成熟,向來如此。
可以不圓滑,但要懂世故。
曾國藩曾以做人“外圓內(nèi)方”為后人傳道。
他早年在京做官期間,盛氣凌人,語氣狂妄。這讓他失去不少朋友,官場樹敵無數(shù)。
吃虧之后,曾國藩開始反思,并告誡子女:
說話要三思后行,不逞口舌之快;語言不可全憑性情,要考慮他人感受。
為人,堂堂正正,不卑不亢;
處事,知進退,懂分寸,識時務。
既講究處事的變通,又守住自身的底線。
既不被人隨意踐踏原則,又能在世事上游刃有余。
外圓內(nèi)方,才是做人的最高智慧。
“圓”是鎧甲,保護我們不受外界傷害;而“方”是軟肋,是人之初的善,是我們對原則的堅守。
這背后,其實是我們對初心的成全,也是與命運的最終和解。
02.懂尊重,人情留一線
明代思想家呂坤在《呻吟語》中寫到:
“責人到閉口卷舌、面赤背汗,猶刺刺不已,豈不快心!然,淺隘、刻薄甚矣!故君子攻人,不得過七分,須含蓄以養(yǎng)人之愧,令其自新,則可。”
責備別人時,先聲奪人、步步緊逼,置對方于啞口無言、面紅耳赤之境地——
縱然如此,還要“殺絕趕盡”,持續(xù)指責;
表面上看,逞口舌之快;本質(zhì)上說,是暴露了一個人狹隘、刻薄的品行。
所謂“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每個人都會犯錯。這時,不揪著別人的錯誤不放,給對方留條退路,才是君子所為。
相聲演員岳云鵬成名后,談起一個他至今耿耿于懷的“仇人”。
早年,岳云鵬家境貧寒,他15歲便去餐館當服務員。
一次,顧客點餐,他不小心把3號桌點的兩瓶啤酒,錯寫在5號桌上。
岳云鵬誠惶誠恐,十分害怕,于是急忙找到3號桌的客人。
他一邊誠懇道歉,一邊補償他兩瓶啤酒,并找來經(jīng)理解釋。
偏偏,這位客人油鹽不進,指著岳云鵬大罵三個多小時。
最后,岳云鵬賠了3號桌的全部飯錢352元,被飯店開除,那客人才罷休。
其實,也就6塊錢的事,這個人卻得理不饒人。
這件事,也成了岳云鵬心中永遠的隱痛。
《菜根譚》里有句話:
“路經(jīng)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嘗”。
因為天行有常,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萬物從無永垂不朽。
把事情做絕,不給別人留余地,其實也是斷了自己的后路。
堂哥做印刷生意,因為疫情影響,一個服務對象的分店賒賬過了期限。
堂哥便去催。
對方態(tài)度倒是不錯,只是支吾了半天還是拿不出尾款。
本來事不大,但因為堂哥手頭也緊,家里又接二連三遇上突發(fā)狀況,一著急上火,他就甩了句狠話:
“你這樣的人,我們以后再也不合作了。”
可不知怎的,幾個月后,這位分店升格變成了總店,負責全市商鋪的單據(jù)印刷。
結果可想而知,堂哥失去了與對方合作的好機會,一年利潤白白損失十幾萬。
人活一世,難免遇到各種不順心,碰到各種刁難事。
不把事情做絕,不把話說死,成全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人情留一線,才是人生最高級的智慧。
03.懂處世,沉默是金
看過一段話:
“挫折經(jīng)歷得太少,才會覺得雞毛蒜皮都是煩惱。當你經(jīng)歷越多真實與虛假,看清了世界的真相之后,反而沒有那么多的酸情。你會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沉默何嘗不是一種成熟。
因為看淡了許多事,看清了許多人,所以不喧嘩,不聲張,不動聲色卻飽含力量。
三國時期的禰衡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
可是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羈,口無遮攔。
與曹操初次見面,禰衡就將曹營的文臣武將罵了個遍:“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兒!”
曹操一笑置之,未將禰衡的話放在心上,還給他封了個小官。
過了幾天,曹操設宴款待賓朋,禰衡當著眾人的面擊鼓罵唱曹操:
“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
曹操哪受得了這般羞辱,他準備借機除掉禰衡。
不成想,還沒等曹操動手,禰衡就因一再口出狂言,被江夏軍閥黃祖斬首。
凡事少說多做,三思而言,絕不信口胡言。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顯得比較沉默。
最近,《我就是演員》大火,不少人默默種草了表演指導張頌文。
這個因為《風中有朵雨做的云》中“老唐”一角紅起來的中年男人,在節(jié)目現(xiàn)場,對每一位學員都是謙謙有禮,耐心指導。
但在成為“老唐”之前,張頌文沉寂了二十多年。
他深知演員這兩個字,不是字面上的光鮮,而是背后的付出與汗水。
早年,面對質(zhì)疑,張頌文默默隱忍,在喜歡的事業(yè)上深耕細作,做的永遠比說得多。
后來,他聲名鵲起。
但對于名利,張頌文刻意保持著距離。他推掉95%的戲,回到自己租房的農(nóng)村,混于市井,安于當下。
朱自清說:“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誠然如此。
沉默是無聲的語言,卻有著磅礴的力量。
04.
人到中年,變了的,是年齡數(shù)字,是日益充實的人生閱歷;
不變的,是初心依舊,是骨子里執(zhí)著倔強韌勁。
往后余生,愿你——
外圓內(nèi)方,保護自己也善待他人;
手下留情,放過自己也成全對方;
沉默是金,歷經(jīng)滄桑依然向陽而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