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和國王學院的精神科專家一起對1000名幼兒進行了面試。
將這1000名幼兒的性格分為五大類:充滿自信、良好適應、沉默寡言、自我約束和坐立不安。
這些幼兒成年后。在他們26歲時,教授們對他們的親戚朋友進行了調查采訪。
驚人地發現這1000名幼兒中的很多人,性格特征和3歲時的結論相符。
所以就提出了一個理論:孩童在3歲時的性格特征基本讓可以預示著孩童長大后的的性格特征。
當時卡斯比教授提出這個理論后,在英倫三島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些老人看到自家長大的孫輩,會笑著說:“你小時候就是這么孝順,有東西吃一定會拿給我先嘗嘗。”
事實上,我們中國就有一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意思是說,孩子在三歲時很大程度上可以預見長大后會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那為什么會這樣呢?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幾個很重節點。每一個節點都會讓孩子思想或身體有飛躍式的變化。
三歲就是孩子成長路上一個很重要的節點,也是我們常說的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同事小周就經常和我說起她家女兒,最近半年變得不聽話了,她女兒就是三歲多的樣子。
她說:“我女兒有時特別執拗,早上去幼兒園給她穿黃色的外套,她非要穿綠色那件,怎么說都不行,以前不是這樣的。”
我說:“以前不是這樣的,現在是不是還有其他很多事也變得不聽話了啊?”
她說:“是啊,被你一說還真的是,以前讓她看動畫片都不挑的,現在有自己的主見了,非要按她自己的來。”
孩子三歲時,第一次開始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和小情緒,開始想要按自己的想法來做事。
因此,在這個年齡段,很多父母覺得孩子不像以前這么聽話,變得難以溝通,也不再乖巧可愛,喜歡耍性子了。
孩子三歲時,獨立意識開始覺醒,開始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并且在成長中慢慢學會了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問題,動手能力已經增強,開始嘗試自己來做事情。
研究表明,3歲時的孩子大腦重量已經接近成人的大腦重量,簡單來說,孩子的思維能力已經發育完成。
如果這時父母能好好和孩子說,正確地引導,3歲的年齡段恰好是很多好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
因此,父母應該欣喜孩子真的開始長大了,開始會用腦子思考問題,開始可以給孩子灌輸正確的理念和培養良好的習慣。
那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作為父母可以教會和培養孩子哪些習慣呢?
01閱讀和看書的習慣。
這個年齡段,父母已經可以給孩子看各種動畫書,教一些簡單的阿拉伯數字和英語字母。當然看書的習慣是最需要培養的。
父母可以自己做一些榜樣,在孩子面前拿書本安靜地看。這時孩子就會模仿,也會學大人一般拿著書翻看。
這會給孩子一個很深的印象,讓孩子不自覺中愛上安靜看書。孩子會認為,看書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當然,父母如果有時間和耐心,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動畫書,并且給孩子講講書中的故事和道理。
這個時候的親子陪伴閱讀是非常有必要,也是培養閱讀習慣最有效果的。
兒童教育專家說:“父母參與培養孩子的閱讀,是孩子在培養閱讀習慣的道路上最需要的。”
02培養孩子的獨立習慣。
現在的父母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幫孩子安排好他們的事,因此在抱怨孩子長大后不夠獨立時,最該反省的也應該是父母自己。
三歲的孩子本身就有了自己動手嘗試的欲望,因此這個時候父母不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在孩子邁開腳步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父母應該在安全的前提下,多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想要嘗試的事。
比如自己洗手、自己拿筷子吃飯、自己一個人睡覺等等。這個時候的孩子膽子是最大的,對整個世界無所畏懼。
在可控制的范圍內,讓孩子自己動手,既滿足了孩子的欲望,也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這個過程中還能讓孩子思考,開動腦筋,健全思維和頭腦的發育。
03培養有禮貌、愛心,同情心的價值觀。
這個時候的孩子,雖然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也有模糊的自我意識,但都處于萌芽階段。
是非觀、價值觀都沒有形成,很大程度上,父母說的和做的都是他們接受到的最強信號。
簡單來說,父母說什么孩子就認為是什么,父母怎么做孩子就學習跟著做。
因此,父母在平時生活中除了正確引導正確的道德和價值觀,在行動上也應該做好表率作用。
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雖然他們可能沒說,但父母的言行舉止都被他們看在眼里。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小男孩很熟練地從桌子上的香煙盒中拿出一根香煙咬在嘴上,學大人模樣。
這就是典型的“看樣學樣”,因為孩子最初的言行舉止和思維方式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在這個時候把正確的價值觀灌輸給孩子,對孩子的影響深遠。
04需要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要受懲罰。
我們知道現在的父母對孩子很寵,就算三歲的孩子已經很任性,會發脾氣,當時由于疼愛,不舍得教育。
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需要讓孩子理解和明白,犯了錯誤是需要受懲罰的這個道理。
鄰居家孩子三四歲時很調皮,打翻隔壁家門口的花盆是常有的事,但是鄰居每次替孩子道個歉就完事了。
從不打罵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她家熊孩子直接把自己家客廳的發財樹也推翻在地,泥土灑了一地。
當時鄰居和我說這個事時,我就想這種情況遲早會發生。
因為這熊孩子從來沒有因為這事受過懲罰,從來被媽媽寵愛得很好,所以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是錯的。
所以,在這年紀時,孩子犯錯了父母必須要教育,甚至打一頓,除了讓孩子長記性,同時也明白道理。
當然,孩子做對的事,父母要記得一定要表揚和鼓勵。獎罰分明才能讓孩子懂得正確的做事方式。
經常有孩子父母說,三四歲的孩子真的太難管了,已經很會跑了,動作也很快,各種搗亂。
你罵他,孩子反而爬地方撒潑,各種又哭又鬧,不依不饒的。
事實上,三歲是個難管期,但也是一個希望期。作為父母,你在現在種下什么種子,孩子長大后就結出什么果實。結果完全在于你。
所以,好好把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