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人网av,国产经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21页在线看,国产免费区一区二区三视频免费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孩子

如果說,要評選一下在我家出現的頻率最高的話,下面這幾句一定能上榜:

“能不能快點,馬上就要遲到了!”

“怎么還沒穿完衣服,你實在太磨蹭了!”

“你再不快點,就別出門了。”

每一個拖延磨蹭的小娃子背后,都站著一支“催娃大軍”,老母親、老父親,甚至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難以幸免地紛紛加入進來。

再看那個“主角”,頗有“泰山將崩我自巋然不動”的氣勢,依然不緊不慢,不疾不徐,甚至能夠有條不紊地回懟你一句:“我剛要做,你就催了。”

然后,就見人家一臉怒氣地又拖上一個“輪回”。

這時候,真恨不得把自己的雙手雙腳長在他身上,一陣火氣攻心,本來要出門的好心情,被攪得一團亂麻。

跟幾個朋友抱怨,才發現:“不一樣的爹媽,同一樣的娃”,“沒有最磨蹭,只有各種各樣的磨蹭”。

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樣“清奇”的腦回路,才能讓娃把拖延磨蹭執行得如此徹底。

你家有這樣一個愛拖延,好磨蹭的娃嗎?

想要靠催催催去解決孩子的“磨蹭”問題,顯然不是個有效的辦法。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治”那個拖延磨蹭的小娃子,我們還需要區分成因,差別對待。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孩子

不是拖延,而是孩子在“塑造大腦”

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他們有自己的特點。

為什么孩子會拖延呢?因為他們大腦預裝的“軟件”太多,影響了運行的速度。

一個新生兒,在出生后的前兩年,突觸的數量會大量增加,在2-3歲時,每個神經元上的突觸,增加到15000個,大約是成年人的2倍。

如果把人腦比作電腦,這就好比是孩子作為一臺“新出廠的電腦”,被預裝了特別多的軟件。這個時候的預裝,是不加區分的,所有可能會用到的,大腦都會預裝好。

可以想象一下,一臺被裝滿了軟件的電腦,一定會被拖慢速度。

所以,年齡越小的孩子,他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拖延、磨蹭,其實都是大腦特性決定的。他們正在進行著“塑造大腦”的重要創舉。

在接納孩子總是比大人“慢一拍”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切入的突破口是: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

很多孩子,他真的不是故意拖延,而是真的對時間沒有概念!

有一天,我帶兒子去上聲樂課,穿戴完畢之后,看還有點時間,我便告訴他:“你先玩一會,再過15分鐘我們就出門啦。”

結果,過了15分鐘,我喊他出門,他卻很震驚地回了我一句:“不可能,15分鐘不可能這么快!”

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我所感知的時間,和孩子所感知到的時間,可能是不同的。

生活中,我們越頻繁地幫孩子注意時間,感知時間,對孩子形成時間觀念,戰勝拖延越有幫助。

比如說:

1、教會孩子認時鐘。如孩子想看動畫片,我們可以告訴他:“現在是5點鐘,你可以看20分鐘,到長針指到4的時候,我們就要結束啦。”

2、運用沙漏或者計時器,把時間可視化。

我家里買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沙漏,2分鐘、10分鐘、15分鐘、30分鐘的都有。

在孩子日常活動時,我們就可以翻轉沙漏,告訴孩子:

“你看,你刷牙的時間大約是3分鐘哦”。

“一首歌唱兩遍的時間,大約是10分鐘。”

“吃完一餐飯的時間,大約是30分鐘。”

久而久之,孩子便更容易形成精確的時間觀念,而不至于完全跟家長行走在兩種時間節奏里。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孩子

孩子的拖延,背后藏著的是恐懼

還有一種“真正的拖延”,是值得我們家長去警惕的。

比如說,孩子為了不寫作業,就磨磨蹭蹭,扣扣鉛筆,扣扣橡皮;不想練琴,就開始搞事情,一會要吃水果,一會要上廁所……

這個時候,孩子的拖延,明顯是有“對象”的。是因為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所以磨蹭、拖延。

這個時候的拖延,究其背后的心理成因,是恐懼。害怕一件事情過難,或者可能會花費自己太多的時間。總之,有強烈的畏難情緒。

我外甥浩浩,剛上小學那會兒,就有這么一段時期。

一到放學寫作業時,還沒等開始動筆,他先“醞釀情緒”。從一開始神情低落的磨蹭,到好不容易寫了幾個字,又嫌棄自己寫得不好看,用橡皮擦來擦去,不一會兒把紙擦出一個洞,就開始情緒崩潰,大哭一場。

問他怎么了,他邊抽泣邊嚷著:

“作業太難了,我不會寫。”

“作業太多了,寫完我都沒有時間玩了。”

這種拖延,其實跟我們成年人的拖延一樣。

我們不會在自己很勝任的,花費時間少的事情上拖延,而面對一個大任務、困難任務時,想要開始“啟動”就不那么容易了。

面對這種拖延,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1、給大任務做拆解。

把一個大任務,盡可能拆解成幾份小任務,分隔開時間段,讓孩子先開始做其中最容易的一份就好。一旦孩子開始啟動任務,完成后面的任務就越來越省力容易了。

2、積極強化法。

當孩子順利完成作業時,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進行一下“成功復盤”。

比如詢問孩子:“你只用了30分鐘就把作業全都做出來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當孩子的勝任感不斷累積,帶給他們拖延行為背后的小怪獸——“恐懼”,也就被消滅啦。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孩子

孩子的拖延,可能來自于父母的“不當反饋”

還有時候,孩子的拖延,可能是被父母“激發”的。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跟我聊起孩子寫作業時拖延的問題。

我們梳理了孩子放學后的時間安排,發現爸爸經常會在孩子完成作業之后,看時間還早,便給孩子“加個餐”。

安排多寫一張卷紙,或者多練一會書法等等。

幾次下來,便發現孩子做作業越來越慢。

其實,我們不難探究此時孩子的心理:“反正做完了還要做更多,還不如慢慢做。”

不恰當的言語反饋,也會助長孩子的拖延。

比如,當孩子出現拖延磨蹭行為時,我們對他說:

“你能不能不那么慢啊”

“你太磨蹭了”

“不要再玩了,現在就開始……”

這些含有“不”,以及貼標簽的語言,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

孩子的大腦,會自動略過那個“不”字,而強化你不希望他去做的那個行為。

就像如果我們閉上眼睛,有人對我們說:“不要想白熊,不要想白熊”,我們的腦子里,一定會呈現出白熊的形象。

給孩子貼上“磨蹭”、“慢”的負面標簽,則是從“身份”的層面,將負面行為與孩子自身捆綁在了一起,它會讓行為更難以發生改變。

更好的方法是:你希望他做什么,直接說出來。

比如你不想讓他玩玩具了,就對他說:“現在把玩具放下,走到媽媽身邊來。”

其實,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與拖延作戰,都是任重而道遠。

我們永遠無法期待,有一個靈丹妙藥,就能夠使一個人永遠保持動力,永不拖延。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螺旋軌道,總會出現從失控到掌控,從偏離到回歸的情況。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慢慢地去突破自己能力的邊界,積蓄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勇氣。

沒有一勞永逸的完美,只有跌跌撞撞的成長。而父母的接納,永遠是孩子身后,托舉他的那雙最有力的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4日 上午9:14
下一篇 2022年5月14日 上午9:20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左旗| 凤台县| 哈尔滨市| 高雄县| 大方县| 会理县| 娱乐| 吉木乃县| 鹤峰县| 肃北| 庆阳市| 广南县| 泌阳县| 合江县| 普安县| 含山县| 贡嘎县| 东山县| 巫山县| 白银市| 浦东新区| 庆安县| 伊吾县| 银川市| 丹寨县| 万安县| 内乡县| 井冈山市| 杭锦后旗| 土默特左旗| 莱阳市| 玛沁县| 新兴县| 甘洛县| 太湖县| 太和县| 镶黄旗| 云霄县| 阿城市| 南昌市|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