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當代著名的文學大師,毛主席自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起,就與他相識、相交。后來毛主席對郭沫若十分贊賞,曾經贊揚郭沫若為“文壇宗匠”、“大有益于人民”的人。
不過現代網友卻對郭沫若的詩詞水平,頗有微詞。多數人都覺得他的白話新詩寫得肉麻,填詞也十分拗口。其實,郭沫若也寫過一首不那么拗口的《滿江紅》。
開頭第一句就是大家熟悉的——“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毛主席讀到這個句子后,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于是也作了一首《滿江紅》,作為和詞。
兩首《滿江紅》,同樣有名。尤其是毛主席的那一首和詞,寫得嬉笑怒罵,儼然一篇“戰斗械文”。當中金句層出不窮,因此深受廣大熱血年輕人喜愛。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演講結束時,還引用了毛主席《滿江紅》中的名句,“只爭朝夕”作為結束語。毛主席詞中有一句“全無敵”,更是被廣泛運用。
一、郭沫若的《滿江紅·滄海橫流》
《滿江紅·滄海橫流》——郭沫若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人六億,加強團結,堅持原則。天垮下來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聽雄雞一唱遍寰中,東方白。
太陽出,冰山滴;真金在,豈銷鑠?有雄文四卷,為民立極。桀犬吠堯堪笑止,泥牛入海無消息。迎東風革命展紅旗,乾坤赤。
白話翻譯:
在廣闊無垠的大海里面沖浪,越是怒濤拍岸,巨浪翻滾,越能顯示出英雄本色。中國有6億人民,只要我們“加強團結,堅持原則”,就算天垮下來,也撐得起來。
就算這個世界被大風吹倒了,我們也可以將它扶直。你聽,那雄雞一聲高唱,響徹中華大地,東方出現了白光,太陽出來了,冰山自然會融化。
真金不怕火煉,怎么會被敵人幾篇詆毀的文章熔化呢?我們有雄文四卷,它為我們樹立了一個行動準則。一群帝國主義的瘋狗,沖著人民的領袖狂吠,還有比這更好笑的事情嗎?
那些無聊的謾罵,只會像泥牛一樣,融入大海,沒有消息。讓我們迎著東風,展開革命的紅旗,讓天地乾坤,都變成一片赤紅色。
這首詞,作于1962年,是當時的郭沫若應《光明日報》的邀約,替《光明日報》的新刊《東風》所作的元旦賀詞。
詞的創作背景,是基于當時的歷史大環境,歌頌革命領袖,歌頌我們的人民,順便批判帝國主義。當中最有名的就是開頭兩句,“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雄文四卷”,指的是《毛澤東選集》第1~4卷。從郭沫若詞的大意上來看,郭沫若要表達的內容和道理,并不深奧。但是在措辭方面,仍然不如毛主席的詞來得通俗易懂。
比如“世披靡矣扶之直”一句的“披靡”,在這里的意思是大風刮倒了草木。但是,普通人對初讀這首詞,不一定能知道其意思,所以理解起來就會有困難。
而用“桀犬吠堯堪笑止”一句用“桀犬”來比喻帝國主義的元,用“堯”來比喻毛主席,雖然大多數的人都看得懂,但是仍然有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
郭沫若這首詞發表之后,毛主席看到這首詞以后非常激動,因為第一句確實寫得太好了。但是,毛主席覺得整首詞罵得還不夠痛快。
于是,毛主席從1963年1月3日開始醞釀,準備寫一首和詞。經過反復修改后,在1963年1月8日,終于寫出了《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毛主席的這一首和詞,從美學上來講沒有《沁園春·雪》那么委婉動人。雖然這首詞的開頭部分,評論家不太喜歡,但是很多年輕人卻很喜歡。
早些年在某個論壇“潛水”的時候,時常見到有人引用毛主席《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里的“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一句懟人,很是過癮。
二、毛主席的《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毛主席這首詞前半部分,完全是用的大白話,基本不需要翻譯,中間用到了兩個典故。其一出自唐傳奇《南柯太守傳》,大意是講一個人做夢,到了一個叫槐安國的地方當駙馬。
這個人在那里經歷了結婚、戰爭、妻子病死,自己在朝中失寵,遭到貶謫等事件。最后醒來發現:這個槐安國,只是大槐樹上的一個螞蟻洞。
毛主席在這里用這個典故,是在諷刺敵人沒有見過世面,守著一株大槐樹,就以為自己擁有了天下,簡直是可笑至極。
后面一則典故,則是“蚍蜉撼樹”。出自唐朝韓愈的《調張籍》詩:“匹夫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一只螞蟻的力量,怎么搖得動大樹呢?
“西風落葉下長安”,是說敵人的“西風”吹起落葉,破壞了世界的安寧。同時,“長安”也是中國古代多個朝代的首都,這里也代指中國。“鳴鏑”,指的則是一種響箭。
“從來少事”一句,直到結束的意思是: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都需要我們馬上去辦。天地流轉,光陰飛逝。要改變這個世界,也許需要一萬年。可是那樣的話,就太長了!
我們要改變這個世界,只爭朝夕!大海里面的浪濤翻騰起來,天上的云和海里的水連成了一片,它們都在表達著我們的憤怒。
五洲風雷交加,雷鳴電閃。看到了嗎,這就是中國人民的怒氣。用這樣的怒氣,來掃清這世上的害人蟲,我們就將沒有敵手了。
結語
“滄海橫流”這個詞,很多近代題材的電視劇經常引用來作臺詞。不過很多的人都不知道,這個詞其實是郭沫若創作這首《滿江紅·滄海橫流》的時候創作出來的。
郭沫若的這首《滿江紅·滄海橫流》雖然寫得也很有氣勢,但是通讀下來,理解意思之后,仍然覺得毛主席的《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讀起來更加有氣勢。
平心而論,毛主席這一首《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不能算是他作品中的第一流,卻是他作品中解氣的第一流,所以有詞評人說毛主席這首詞像一篇戰斗檄文。
毛主席創作這首詞的時候,胸中的革命熱情,仍像年輕人一般旺盛,真可謂是老當益壯。詞是以情感人的,因為情緒表達出色,所以詞的生命力才會長久。
無論是1972年尼克松引用“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還是“全無敵”被廣泛運用,都說明了毛主席這首《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的感染力,以及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