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
1、原文: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
翻譯: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銅錢邊緣似的,每個字刻一個字模,用火燒使它堅硬。
2、原文: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翻譯:先設置一塊鐵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著紙灰這一類東西覆蓋好。
原文: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
翻譯:想要印刷,就把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面,在鐵框內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滿了一鐵框就成為一塊印版。
4、原文: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
翻譯: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鐵板上的藥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樣平。
5、原文: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翻譯:如果只是印刷三兩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幾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極其快速。
6、原文: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翻譯:通常是做兩塊鐵板,這一塊在印刷,那一塊已另外在排字了,這塊印刷才完,第二塊板已準備好了。兩塊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
7、原文: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
翻譯:不使用的時候,就用紙條給它們作標志,(按照字的韻部分類)每一個韻部做一個標簽,用木格子把它們貯存起來。
8、原文: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翻譯:畢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兒們得到,到今天還珍貴地收藏著。
文章內容
1.全文按照事物發展的先后順序即時間順序來寫,其中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順序即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突出活版的主要特征“活”字?!盎睢弊煮w現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過程:字是活的——“每字為一印”;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印刷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更互用之”;字印數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數印”;做法是活的——“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拆版是活的——“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刻字),所用的原料是(膠泥),用火燒活字的目的是(令堅)
3.活板排版六個步驟:答:設置鐵板→紙灰冒之→板上置鐵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煬之→按平版面
4.全文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這個“活”字貫穿活版制作印刷的全過程,分別是哪些方面?
答:字活:每字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印;印刷活:更互用之。字印數目活:每一字皆有數印。做法活:奇字旋刻。拆板活:火令藥熔。
5.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體方法有哪兩條?用原文回答。
答:(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數印。
6.根椐說明內容,寫出活板印刷簡要的工作流程。
答: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7.用文中詞句回答:
(1)用膠泥刻的字的特征是:薄如錢唇。
(2)燒后的字印的特征是:字平如砥。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極為神速。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優點是:活。
8.概括活板印刷的快捷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①大量印刷速度快; ②排板速度快; ③添補新字速度快; ④拆板速度快。
9.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答: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詳細介紹畢升發明的活板印刷術的方法和優越性,贊頌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
10.說說“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的原因是什么。
答:如果只印刷兩三本,那么,刻字排版的時間跟雕版印刷的功效是類似的,不能體現活字印刷的優越性。
11.用“燔土”做字印的優點有哪些?
答:優點是:質地均勻,表面平滑;不易粘連,容易拆卸。原文:“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2..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說明順序是什么?文中介紹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個步驟,用自己的話分別把各個步驟的名稱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答:對象:活板。順序:程序順序 步驟:設置鐵板→ 紙灰冒之 → 板上置鐵范 → 密布字印 → 持就火煬之 →按平版面。
13.文章在介紹活板之前,先用第一節文字簡述雕版印刷的歷史有什么作用?
答:文章在介紹活板前,先用第一節文字簡述雕版印刷的歷史,既表明活板印刷對于雕版印刷的繼承關系,也為下文重點介紹活版印刷術作了鋪墊。
14.主題:課文通過介紹宋代發明家畢昇創造的活板印刷術,反映了我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和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及卓越的創造精神。
15.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
作者簡介
沈括(公元1031-公元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文學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
寫作背景
活板是與唐代的雕版相比較而言的一種印刷技術,這可以說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夢溪筆談》的記載,是有關活字印刷術最早、最詳盡的珍貴史料。
主題
課文通過介紹宋代發明家畢昇創造的活板印刷術,反映了我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及卓越的創造精神。
通假字
【例句】板印書籍。
“板”同“版”。
【例句】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已”同“以”。
【例句】若止印三二本。
“止”同“只”。
【例句】文理有疏密。
“文”同“紋”。
古今異義詞
1、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冒之【冒】
古義:涂蓋,敷上
今義:向外透,冒失,冒充等
2、一板已自布字【自】
古義:另外
今義:自己
3、文理有疏密【文理】
古義:木材的紋理質地
今義:文章內容、詞句等方面的條理
4、藥稍熔【藥】
古義: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臘等物
今義:藥品
5、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布衣】
古義:平民
今義:衣服的一種
6、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范】
古義:框子
今義:規范
詞類活用
1、板印書籍
【板】名詞作狀語,用雕版
2、五代時始印五經
【印】名詞作動詞,印刷
3、火燒令堅
【火】名詞作狀語,用火
4、再火令藥溶
【火】名詞作動詞,用火烤
5、木格貯之
【木格】名詞作狀語,用木格
一詞多義
【以】
1、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用來)
2、以紙帖之/以草火燒/不以木為之者/以手拂之(用)
3、以一鐵范置鐵板上(把)
【為】
1、唐人尚未盛為之(使用)
2、皆為板本(是)
3、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被,介詞)
4、未為簡易(算是)
5、又為活板(發明)
6、每字為一?。蹋?/p>
7、不以木為之者(刻制)
8、滿鐵范為一板(當作)
9、極為神速(助詞,加強語氣)
【其】
1、其法 (代詞,指活字版印刷的)
2、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代詞,指鐵板)
3、則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詞,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代詞,那些)
5、其印為予群從所得(代詞,畢昇的)
【之】
1、唐人尚未盛為之(代指“板印書籍”)
2、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代詞“這”)
3、冒之/持就火煬之/更互用之(代指“鐵板”)
4、以紙帖之/木格貯之(代指不用的字模)
5、旋刻之(代指“奇字”)
6、不以木為之者(代指活字模)
7、以手拂之(代指字模)
【已】
1、已后典籍皆為板本(通“以”,介詞)
2、一板已自布?。ㄒ呀?,副詞。下文“第二板已具”中“已”同此)
【板】
1、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用雕板,名詞作狀語)
2、已后典籍,皆為板本(雕板,名詞)
【印】
1、若止印三二本(印刷,動詞。下文“板印書籍”、“五代時始印五經”、“欲印”、“若印數十百千本”、“此印者才畢”中“印”同此)
2、每字為一印(字印,名詞。下文“乃密布字印”、“每一字皆有數印”、“每字有二十余印”、“其印自落”、“其印為群從所得”中“印”同此)
【火】
1、持就火煬之(用火,動詞)
2、火燒令堅(用火烤,名詞作狀語)
【可】
1、瞬息可就(可以)
2、高可二黍許(大約)
【若】
若只印三二本(如果)
不若燔土(像)
【帖】
1、則以紙帖之(用標簽標出)
2、每韻為一帖(類)
【就】
1、持就火煬之。(靠近)
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
【自】
一板已自布?。硗猓?/p>
其印自落(自己)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火燒令堅。(省略賓語“字印”)
2、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省略介詞“于”)
被動句
1、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為……所”表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