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字,幾乎誰都認識,讀【zhái】,會意兼形聲字,許書說:宅,人所托居也。也就是人在江湖飄的時候,旅途當中臨時休息的地方。
如今,宅字的含義,早已不是那么單純,引申出了家、葬地、居住、處于某種境地、寄托、順應等義項。
《書·盤庚上》中寫到:我王來,既爰宅于茲。這句話,用如今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我(盤庚)作為國王,已經在這里(殷)安家落戶了。
這是《尚書》中的一部分,是商朝的盤庚王講述他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的過程。我王來:這里的“我”指的是盤庚,他是商朝第九代國王,也是商朝第一個有記載的國王。他的祖先是黃帝的后裔,曾經在黃河中游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部落。但是后來因為天災和戰亂,他們不得不遷徙到不同的地方,尋找新的居住地。盤庚是第十六次遷徙的領導者,他帶領商人到達了殷地,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陽一帶。這里的“王”指的是國王,也是對自己的尊稱。這里的“來”指的是遷徙到殷地,也表示了盤庚對殷地的滿意和喜愛。既爰宅于茲:這里的“既”表示已經,說明盤庚已經在殷地安定下來了。這里的“爰”表示在此,在這里,在那里,用來指代殷地。這里的“宅”表示居住,安家,建立都城。這里的“于”表示在,在……之中,在……之上,在……之下等等,用來表示位置關系。這里的“茲”也表示在此,在這里,在那里,和“爰”同義,用來加強語氣。
《書·說命上》中寫到:王宅憂,亮陰三祀。這部書,記錄了周朝的一些歷史事件和政治制度。王宅:指的是周王的宮殿,也就是周朝的政治中心。 憂:指的是遭遇了不幸的事情,或者感到悲傷和憂愁。 亮陰:指的是太陽被遮蔽,天空變得昏暗。 三祀:指的是三年的時間,因為古代中國每年都要舉行一次祭祀,用來祭拜祖先和天神。所以,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周王的宮殿遭遇喪事,需服喪三年。
接著往下看。
寶蓋頭“宀”讀【mián】,許書:宀,交覆深屋也。段玉裁進一步解釋到:者屋四注,東西與南北,皆交覆也,有堂有屋,是為深屋。說的就是:宀字的幾個筆畫,分別代表屋子的東西兩邊和南北兩面,它們相互交叉覆蓋,形成一個有堂有屋的深屋。這里的“交覆”是指屋頂的檐角相交,“深屋”是指屋子很深遠,有多個房間。
如今,宀作為漢字部首,表示深屋、覆蓋之義,甲骨文字形寫這樣:
篆文長這樣
而下邊的“乇”字,有【tuō】和【zhé】兩種讀音。
讀前者時,表委托;當乇字讀【zhé】音的時候,表示草葉。此外,乇還可做名詞,舊時表示英文壓強單位的音譯,如今已音譯成“托”字,丟掉了這個含義。
許書大體意思是:乇字是草葉的意思。它的形狀從垂下的穗子,上面連著一條線,下面有根,象形字,所有和乇字有關的字都從乇部。書影如下:
乇字,就寫到這里啦,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