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的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孩子在某一個階段喜歡上了模仿。
喜歡模仿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好的事情。
但是由于孩子年齡較小,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得他們好的習慣沒有學去多少,壞的習慣反倒是學去了不少。其實這種情況是大部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這個階段也被稱為模仿敏感期。
孩子的年齡到了某一階段的時候,他們在語言能力表現方面,會有快速的提升。他們也會在與家長生活的過程中,悄悄觀察家長的行為舉止,并且有意識地進行模仿,而他們的模仿并不只是單純的模仿,是在模仿的過程中,加上了他們的想象力。
所以說家長發現自家的孩子有喜歡模仿的表現時,先不要對孩子的表現進行阻止。而是要把握住機會進行正確地引導,只要是家長在孩子這一階段處理得恰當,就能夠在孩子在這一階段有了一個加強生活常識和待人接物能力的重要機會。
那么家長在應對孩子模仿敏感期時,什么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呢?
1.及時制止孩子不正確的模仿行為。
有一部分孩子模仿行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是為了能夠引起家長的注意,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有不好的表現時。家長可以利用這一機會,耐心地給孩子講正確的處理方式,并且及時地告知孩子的行為是正確還是錯誤的。
只有這樣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否與家長的是一致的,如果不是一致的,需要讓家長引導他們,使得他們的行為能夠向家長看齊。
2.給孩子講解一些生活的安全常識。
模仿并不可怕,就怕孩子模仿一些會對他們人身安全造成傷害的行為,我們偶爾會在一些社會新聞上看到有些孩子,因為模仿危險的行為,使得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傷害。
因此家長要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告訴孩子什么是安全的行為,什么是危險的行為,以此來切實提醒、維護和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
3.家長要做好榜樣。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陪伴時間最長的就是家長,家長不經意間的行為,都會讓孩子在不經意記住,并且深深地印入腦海中,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些孩子模仿出來的行為,會與家長平時的行為如此一致的原因。
所以說家長要想自己的孩子在模仿的時候,不學到一些壞的習慣,那么家長就需要及時改正自己一些不好的習慣,給孩子做好榜樣,這樣才會對孩子的良好發展有所幫助。
綜上所述,家長在發現自家的孩子,出現了喜歡模仿的表現時,不要因此而感到困擾,覺得孩子出現了較大的問題。這只是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了,只要家長在孩子處于模仿敏感時,教育方式得當,不僅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反而還會因此加強了孩子的能力。
不過也并不是孩子所有的模仿行為,都是可取的,有些孩子因為年齡太小,使得他們沒有辦法分辨自己模仿的事情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赡墚敃r他們只是出于好玩,才會去模仿,因此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分辨他們的模仿行為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如果說家長在看到孩子確實做了不好的模仿行為時,一定要及時進行制止,并且告訴他們為什么不能這么做。這樣孩子才能夠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行為是錯誤的,確保下一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從而走向更好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