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獨立意識也會越來越強,曾經(jīng)的他們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乖巧的小寶貝,但是逐漸長大的他們,已不再將父母視為唯一的偶像了。
父母說的話不一定對,父母的批評他們也不一定接受,甚至還會用自己的方式回?fù)舾改浮?/strong>這時候,很多父母只能無奈地感嘆孩子不懂事。
但其實并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孩子雖然已經(jīng)成長,但是并沒有完全獨立,這時候父母正確的教育還是常重要的,對他們將來良好性格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教育這個階段的孩子時,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01丨不要使用暴力
很多父母總是指責(zé)孩子脾氣暴躁,但實際上很多父母在處于情緒失控的環(huán)境下,也會展現(xiàn)出自己暴躁的一面,孩子的暴躁很有可能就來自于平時的耳濡目染。
大家要清楚,“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句非常不可取的話。
父母的確要在孩子面前設(shè)立一些懲罰機制,但這并不意味著要用暴力去鞭打孩子。
很多父母總是喜歡毆打自己的孩子,認(rèn)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乖乖聽話。但這樣的暴力行為,無論是對孩子的身體,還是心理,都會有極大的傷害,也會給他的人生造成很大的陰影。
暴力只會產(chǎn)生暴力,永遠(yuǎn)都帶來不了和平。
一個家庭如果充滿暴力,那么這個家庭也永遠(yuǎn)不會幸福。
02丨不要聽之任之,什么事都由著孩子來
在綜藝節(jié)目《中餐廳》的某一期中,來了一對母子。
兒子的脾氣非常壞,動不動就對媽媽大吼大叫,而這位媽媽只會默默忍受著,當(dāng)孩子向她提任何要求的時候,她都不會拒絕。
這位媽媽說在她的家里,孩子的地位是第一,而自己的地位是最后。
趙薇聽了非常生氣,她表示:大人可以疼孩子,但是不可以給孩子過分的寵愛,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有分寸感。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暴躁時,會選擇依從孩子,寵愛孩子,他們認(rèn)為這樣就可以平息孩子的吵鬧。
在答應(yīng)孩子要求的時候,的確可以暫時讓他們停止哭鬧,但這種方法治標(biāo)不治本。
- 如果孩子下次依舊發(fā)脾氣呢,家長還是如此嗎?
- 如果孩子要的東西越來越貴,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過分,那父母們都要一一同意嗎?
父母不可以使用暴力,同時也不能過于軟弱。
父母要用溫柔的語氣表達(dá)自己強硬的立場:爸爸媽媽尊重你的選擇,不會對你的生活指手畫腳,但是你也要有基本的底線,你必須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完成好。
03丨不要和孩子冷戰(zhàn)
很多時候父母的冷漠并沒有起到能讓孩子冷靜的效果,反而會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冷暴力”。
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在叛逆的時候聽不進(jìn)去別人講的話,所以自己最好不要多說,以免讓孩子更加生氣。
還有一些年輕的父母會在心里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你是我的孩子,你有什么資格生氣?那我也不和你講話,看我們誰需要誰。
叛逆期的孩子,就如同一只刺猬一般,他們會用自己尖銳的刺保護(hù)自己。但這時候的父母如果害怕麻煩而選擇和孩子冷戰(zhàn),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喬西·西普曾經(jīng)說過:你的孩子,比看上去更需要你。
即將進(jìn)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會有很多迷茫和困惑,這個時候的他們其實是非常需要父母的幫助的,而父母過來人的經(jīng)驗可以幫助孩子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加平坦,更加通順。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進(jìn)行教育。
面對孩子無緣無故的怒火,父母也可以和孩子進(jìn)行理智的溝通,找出孩子憤怒的原因,幫助孩子一起解決這些問題。
其實解決問題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的問題,父母努力嘗試著去明白孩子想要的是什么,也多多為孩子換位思考。
當(dāng)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考慮時,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其實都很好解決。
孩子會在人生中經(jīng)歷很多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尚未長大成人之前,父母則需要不辭勞苦地鍛煉孩子,早早為孩子的將來做好充足的準(zhǔn)備。
父母同時也要明白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暴力和管教,而是父母的關(guān)愛和幫助,只有更多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走出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