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對于孩子的意義匪淺,也是每個孩子最需要的,甚至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每個人的人生不盡相同,有的童年幸福,被父母視為掌中寶。有的人,身世悲慘,從小父母就缺位。
一個人的童年的記憶和影響,往往伴隨其一生,而父母則是孩子童年中最重要的回憶,可想而知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人生有多么孤寂和黑暗。
案例:
網絡上一則“14歲姐姐給8歲弟弟開家長會”的新聞,迅速走上了熱搜,也讓許多網友為這對姐弟的經歷動容。
14歲小倩(化名)和8歲小昊(化名)是一對姐弟,4年前,他們的父親在一場車禍中不幸喪生,這無疑是對這個本就困難的家庭造成了沉痛的打擊,而他們的母親則在不久之后,就拋下姐弟倆,選擇了改嫁。
無依無靠的姐弟,被姑姑收留,可是姑姑自己也并不是什么富裕,就擠在不到20平方的平房中。而姑姑她家只是以買菜為生,工作時間長不說,收入也十分綿薄。
年幼的姐姐也很早懂事,早早肩負起照顧弟弟的責任。不僅負責輔導弟弟的作業,更是要配合老師的工作提升弟弟的成績。
而每年幫弟弟開家長的時候,總是讓她十分尷尬,當她走入教室時,很多家長都會投來異樣的眼光,詢問為什么家長不來,盡管心里難受,但是還是要禮貌和這些家長解釋,自己算是半個家長。
面對家庭的不幸變故,這位姐姐并沒有放棄,把自己脆弱掩藏起來,承擔著弟弟家長的責任。但是背后的心酸依舊讓人動容,也讓明白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有多么令人心疼。
分析:孩子從小缺少父母陪伴,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
1、容易被騙
許多孩子因為從小缺愛,長大之后內心這種潛藏的渴求也越發強烈。當有人稍微對他們好一點的時候,他們更加容易被感動,更加想去付出,維系這來之不易的關愛。
這就導致了她們更容易受到欺騙,擁有更加曲折的人生。
2、感情中處于弱勢一方
從小的經歷,缺少的陪伴,會讓他們認為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人,他們小心翼翼的呵護著感情,生怕一個不注意,又要被拋棄。
這樣的孩子往往內心更加敏感,更加在意旁人的態度,很容易演變成討好型人格,總是為他人著想,對自己卻滿不在乎。
如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想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首先家長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要威脅孩子,要不是因為你我們早就離婚了。
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只是個累贅,開始否定自己存在的意義,看似無足輕重的恐嚇和威脅,其實對孩子的傷害卻是最為巨大的。
不要將孩子和他人比較,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而不是別人的復制品,盲目的攀比對孩子的成長并沒有益處。
在這里提醒家長:答應孩子的事情,務必言出必行,古時曾子殺豬的典故,也在印證著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巨大影響。不要讓孩子的童年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工作繁忙并不是借口,只要愿意去做,方法遠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