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聽話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太“聽話”,這樣的孩子往往受“白眼狼”的心軟,稍不如意就會“翻臉不認人”,甚至對父母大打出手,打罵父母。
其實家長們有這種想法的不是孩子,而是不會跟父母溝通。
和父母溝通無效后,孩子會出現嚴重的反抗心理,其實很多時候是孩子“把父母當成‘仇人’”的表現。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所以,為了讓孩子聽話,家長應該及時了解孩子的意圖,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去引導他,做出正確的判斷。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句話:“不聽話的孩子是來報恩的,而暴躁的父母是來報仇的。”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他們最信任的人,如果每個孩子都能聽從父母的建議,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并學會自我管理,他們的學習一定會大有成就。
為什么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總是無效?
為什么父母與孩子溝通總是無效?
有位網友曾總結了這樣一句話:“我很小的時候,每次我爸嘮叨,我就聽話,他打我。他很少用體罰的方式對待我。但是,他實在太忙了,每天晚上都會打電話過來讓我幫他輔導作業。”
很多父母以為,用語言對孩子進行教育,就可以讓孩子“聽話”。殊不知,語言的效果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兒童是一個發展階段的兒童,他們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不會考慮別人的想法?!?/p>
很多父母習慣性地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只是不愿意去傾聽孩子的想法。他們習慣性地用自己的思維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去要求孩子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
這種教育方式是無法讓孩子“聽話”的。
即使孩子“聽話”,也是暫時屈服于父母權威,并不會得到更好的成長。
因為他們的腦袋里總有一種聲音,要讓別人聽自己的,自己卻“不聽話”。
研究表明,能夠“聽話”的孩子,往往是有主見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在競爭中更容易成功。因為有主見的孩子,他們更善于思考,更懂得如何處理問題。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孩子就是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由于自身發展水平、認知水平有限,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當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沖突,也就很難處理好親密關系?!?/p>
所以,面對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貼上“叛逆”、“搗蛋”、“不聽話”的標簽,但其實孩子也是有思想的,他們也想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
作為家長應該給與孩子足夠的尊重,只有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才能做出正面的回應。
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更加愿意和家長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也會變得更加了解孩子,親子關系也會更加的和諧。
溝通的方法多種多樣,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他們會有不同的性格和想法。家長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學會尊重孩子。
1、家長要學會傾聽
很多家長會傾聽,其實就是在聽孩子說話的時候,不隨意打斷孩子的話,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完,這樣家長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想法。
在傾聽的過程中,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語速,避免出現交流的障礙,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孩子交流,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強迫孩子。
2、注重溝通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語速。否則孩子真的聽不懂,家長的話語權落在孩子的身上,也許孩子的內心已經受傷了,不至于再向家長傾訴。
3、允許孩子犯錯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了,就會馬上想到孩子是不是在和自己作對,從而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甚至是動手打孩子,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