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抹臉不聽話?
是哪個爹媽
有一個媽媽對2歲孩子說的最多的話: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不準干嘛,不準哭?!?/p>
早上不起床,不準鬧。
吃飯不好好吃飯,不準坐在餐桌上,不準到客廳玩。
不準出去玩,不準大喊大叫。
要不是為了阻止孩子哭鬧,甚至會說狠話:
“不準哭,憋回去!”
“別讓我媽再講你的笑話,憋回去!”
……
是不是很像我們和孩子的對話,很熟悉。
其實,孩子的這些不聽話,是在發出求助的信號,他們在控訴:
媽媽,我怎么說,你都不聽!
我不想寫作業,我不想學習!
我想睡覺!
可是,學習給我帶來的快樂太難了,太辛苦了,所以我不想去學校。
我恨你,我恨你,我現在更恨你。
2.家長給孩子太多的壓力
7-9歲孩子正處于兒童叛逆期,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的監護。
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
這種逆反心理,從他們一出生就開始了,一直到成年以后,都在大腦中形成了自我意識,但是他們還是沒有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而是需要父母幫助他們完成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事情。
他們追求自由,但是又不懂得節制;
他們天真活潑,但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他們需要父母提供更多的安全感,但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則是會對外界產生恐懼感,或者說,他們希望父母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愛和關注。
這種心理,被稱為“投射性認同”,就是把自己無法改變的部分投射到別人身上,希望別人來彌補他們的缺失,滿足自己的遺憾。
因此,基于這樣的認知,他們很容易有內疚感。
2.依賴父母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患有多動癥和抑郁癥的可能性,可能和父母對他們的教養方式有關。
在很多家庭里,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會忽略掉孩子其他方面的長處,總是拿孩子的短處去跟別的孩子的長處相比較,長此以往,孩子在學校的時候,總是擔驚受怕,唯恐避開別人,唯恐避開別人,也不敢表現自己,被人說了一句,就會難受很久。
長期如此,孩子的情緒就會受到壓抑,到了青春期,“集聚效應”就產生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學業繁重,不敢面對,內心壓抑而抑郁。
在這種負面情緒的驅使下,就容易出現強烈的自我否定,當然這種自我否定的產生,也是一種必然結果。
好比是說,如果一個孩子很努力地將自己的成績提升上去,而且在每次考試之后都能“一鳴驚人”,那他一定是每次都能如愿考出好成績。
反之,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又有什么理由去自我否定呢?
孩子學習是件很辛苦的事,但是當他的成績不理想時,他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從而更加不想學,長此以往,孩子可能就會厭學,甚至干脆就不想學了。
所以,對孩子的成績不滿意,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當成績不理想時,自己只是一個很努力的人,其他人才是更應該學習的人,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孩子成績不好時,家長切忌盲目給孩子補課
其實,現在的孩子成績不好,不是因為補課費的問題,而是因為孩子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或者是學習沒有找到樂趣。
當孩子成績不好時,孩子們在班級里也是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果孩子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成績自然就不會好。
所以說,家長不要盲目給孩子補課,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幫助孩子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的好處多多,但最主要的還是要讓孩子學會勞逸結合,學習最重要的不是沖刺,而是掌握學習的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提高成績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