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馬路的孩子不聽話就要揍一頓嗎?
我小時候家里有兩個男孩,他們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都是他們跟媽媽一起去到學校的,因為他們從來不吃早餐,總是邊做邊吃,不愿意上學,在學校犯了很多錯。
我問他們為什么,他們也是一臉茫然地說著“孩子不聽話”。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聽話”這兩個字在中國成為了一個高頻詞匯,所以人們常常會對其印象深刻,因為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大部分父母都會說這兩句話。
第一句話:我叫你/你怎么這么不懂事,老是跟媽媽作對,以后還得了?
第二句話:你再不聽話,我就告訴你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第三句話:你再哭,再哭我就把你扔到樓下去。
這兩種方法都是大人會在孩子面前使用的,因為這兩種方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孩子可能會因為從小聽到的父母的話起不到作用,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不聽話,大人說一句,他有三句回敬。很多孩子因為不服氣,就“我不聽”,甚至動手打大人,結果往往是父母越不管用,孩子“有本事”成“白養”,能用的事情多了。
孩子的行為是父母“塑造”出來的
美國兒科醫生托馬斯·戈登曾說:“我認為,有兩種極端的教養方式,是有害的,一種是愚蠢的?!?/p>
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其實,手機就是把雙刃劍,人們毀掉的不僅是手機,更是如此。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把手機當成了“電子保姆”,隨時隨地,不哭不鬧,目不轉睛,隨時隨地就玩。
想讓孩子放下手機,首先就要學會如何正確的做“電子產品家”。
在玩手機之前,父母要先和孩子做好約定,約定好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比如:每天只玩一個小時手機,孩子和父母就可以得到半個小時的自由,以此類推,直至每天一小時的玩耍時間。
同時也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孩子能夠做到每天玩手機的時間,父母就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
最后,爸媽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說:“什么也不說”的家庭教給孩子的,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什么也不說的人。
因為如果不說話,孩子不知道自己說的話是對的還是錯的,他們的判斷能力就會比較差,不僅會傷害到自己,還會影響到他人的利益。
說話算話,可以讓孩子從小養成守規矩的好習慣,而不講道理的家庭,讓孩子一生都留下揮之不去陰影。
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
麻將這種事情,其實已經不是一種病,只要父母“說到做到”,孩子是能從“道理”中得到經驗、教訓的。
而且,只有父母以身作則,在麻將中才能學到東西,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才能得到精神的滋養,才能夠在這種無聲的影響下健康的成長。
如果麻將是一個很負面的“圈子”,孩子會不自覺的將自己與他人進行對比,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會影響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卑感特別強。
02、孩子有“壞習慣”,要及時糾正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壞習慣”都是因為家長對孩子“不管不顧”造成的。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人和人之間的差異,不是取決于智商,而是取決于溝通的方式?!?/p>
孩子想要有更多的社交活動,在結交朋友的時候,不能夠將自己融入到人際交往中去,而是希望自己的方式更加有意思,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因而在社交能力方面的提升是個很好的契機。
而不是說孩子有這些行為,就要去強制要求孩子,或者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孩子自然就會變得焦慮,甚至在這種情緒下,孩子更加封閉自己,不敢和外界交往,變得越來越孤僻,或者變得自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