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性不聽話的孩子通常是因為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足,性格較為自卑,與人交往時也不太開朗,不夠自信,膽小。
這些孩子通常性格較為內向,但是性情溫和,受人歡迎,也善于與人交往,只要是人多熱鬧,自然就會感覺良好,不過這些孩子卻并不具有普遍性,他們通常喜歡鉆牛角尖,在人多的地方總是畏畏縮縮,因此容易被人群所忽略。
一位媽媽面對女兒如此的個性,很是憂心,因為女兒的性格養成,給她的心理帶來了很多的困擾。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很多媽媽為了能讓女兒變成這樣,不僅要求孩子要懂事聽話,還要求孩子要有禮貌,學會體諒別人,這樣才能更加讓孩子得到別人的喜歡。
然而,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肯定也會有些許叛逆,不懂事,不懂禮貌,不合群,怕被人瞧不起,總是表現得特別好,自然也會惹人疼愛。
總之,對孩子的過分追求,不僅會讓孩子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家長眼中的樣子,還容易讓孩子的叛逆心理朝著反向發展,家長讓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偏不做什么,慢慢的,這種錯誤的心理就會演變成習慣。
過分的追求完美,缺乏安全感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對于父母來說,他們也許從未感受過被父母拒絕的感受,但是父母對孩子的喜愛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這種愛,會讓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覺得不舒服,覺得自己的存在是錯誤的。
父母的不滿意會讓孩子很痛苦,每當孩子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因為這件事情而跟父母吵架,甚至離家出走。
孩子雖然可以活成父母的樣子,但是父母卻不能成為孩子的樣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的思想一直停留在傳統的思想,當父母沒有在意識到孩子的時候就開始指責埋怨孩子,孩子內心的迷茫就會越來越多,只有在青春期才會和父母建立起鏈接,從而建立起鏈接。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每一個孩子都有父母的影子。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自己首先要先做到少玩手機,用手機去關注孩子。
另外,我們在給孩子看手機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姿勢,盡量在家中的墻面上,或者是電視的上方。
2.如果給孩子看手機的話,盡可能地調到最好的位置,拿手機來充當充電器。
不能把手機拿的太近,盡量不要用手機發出的強光,也盡量不要讓孩子看手機的距離太近。
3.除了手機,我們也要做到帶頭以身作則,放下手機,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如果家里是老人帶孩子,那么我們就要注意不要用手機哄孩子,自己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
如果工作忙,可以把手機調成靜音,直到靜音,然后給孩子說:手機是大人用來工作的,你是大人用來做作業的,不是用來玩的。
在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的時候,我們要以身作則,不能自己都不學習,整天抱著手機,卻又讓孩子看書,那是最差的榜樣。
想讓孩子學會正確使用手機,我們首先要自己不能沉迷。
手機對于現代人來說,實在是一個大的難題,可是在這個信息時代,如果一味的讓孩子抗拒手機,那必定會嚴重的影響他的生活。
畢竟手機真的很好玩。
1、 社交軟件多,信息量大,孩子在跟同學朋友玩耍,或者去野外游玩,手機是非常普遍的,不需要手機。
2、 父母要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而不是把手機當成一個玩具。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放不下手機就會各種打罵孩子,甚至不惜花更多的金錢給孩子買手機。但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很不負責任,不配擁有手機。
3、 家長沒有做出榜樣,孩子沉迷手機的時候,家長的陪伴是很重要的,孩子才不會覺得手機比自己重要。
當家長每天下班回到家時,放下手機,努力去讀書,孩子看到了家長的行為也開始模仿,也會追隨父母的做法。有的家長下班后就拿著手機,刷劇、追電視劇,帶著孩子玩耍,卻不去管孩子做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