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憤怒的音樂
一遍遍地在家里翻滾、蹦蹦跳跳,怎么也停不下來。
把顏料,然后把牙膏,襪子,牙膏擠好,最后往嘴里送,這個叫“哭”,是孩子的第一反應。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許多父母發現孩子的“錯誤”表現,很生氣,大聲訓斥:“告訴你多少遍了,你怎么還動來動去的?我都告訴你多少遍了,你到底有沒有聽見!”
圖片來源:電影《狗十三》
這個“問題”確實讓父母們頗為頭疼。有些孩子,才十幾歲就開始有叛逆行為,讓父母頭疼不已。但,心理學家馬斯洛曾奇峰說過:“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其實,我們倒苦水的是,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很多父母經常會忍不住吼罵孩子,比如:
“你不聽我的話,我就不要你了!”
“我后悔讓你進廚房了!”
“你怎么這么不聽話?都沒寫完作業就玩手機!”
其實,父母的初衷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加懂事、優秀,但吼罵孩子,也是一種情緒的發泄。
孩子看似弱小,其實也很受傷害,他們面對父母吼罵的聲音,也很恐懼,他們的大腦就啟動了防御系統,恐懼感,所以就會逃避父母,不利于他們的成長。
那么,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什么呢?
首先,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很多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因為擔心孩子因此而遷怒于他們,或是擔心孩子會因此而犯錯誤。
但其實,這種情緒本質上是一種無能感。
由于孩子還沒有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他的自我價值感和自信感就非常低。
當他的自我價值感很低的時候,他就會變得焦慮、煩躁、不安。
如果沒有能力來解決問題,他就會產生焦慮、不安和內疚,就會把這種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
于是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把自己的情緒附著在孩子身上,這個時候,他的自主性就被剝奪了。
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問題就變得更嚴重,發展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他就會開始覺得是我不好,我是一個多余的人,不值得被愛。
一個人如果一直生活在內疚的環境中,勢必會出現內疚感,而這種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從而導致孩子無法對學習產生興趣,慢慢的就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有時候,父母并不是愛孩子,而是愛的方式出錯了。
一個人如果長期生活在內疚的環境中,就會感到自卑,進而失去自信,產生抑郁癥的情況。
特別是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吵架,會讓孩子覺得特別的自卑。
還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喜歡爭吵,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在父母的爭吵中長大,學會了在父母爭吵的時候學會攻擊父母。
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變得不自信,甚至會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同時還會出現社交恐懼癥,不愿意出門,害怕和人接觸。
此外,還有一些孩子甚至會因為父母吵架就有自殺的想法,甚至會想要自殺。
2、沒有安全感
這類孩子內心會更加的敏感,而且對父母很不信任。
因為沒有安全感,就會有更多的刺激和攻擊性。
所以他們對于周圍人和事都會感到恐懼怕,不敢出門。
所以家長要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爭吵,或者是對孩子很不尊重,那么就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
3、沒有安全感
因為總是被否定,孩子會感覺到自己沒有安全感,一直不被認可,所以他們也不愿意出門。
而這兩種情況都是比較普遍存在的,所以我們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性格,才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所以孩子如果因為恐懼,不敢出門,主要原因在于父母,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
父母的愛永遠是無條件的,無條件的,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是父母最愛的,所以孩子就會感覺自己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