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的女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
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為17.5%,我國這個群體患病率的趨勢越來越明顯。2018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的抑郁癥檢出率為23.7%。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今年三月,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高發的日期。吉林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心理咨詢師劉鈺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家庭和學校占據了很重要的作用。
她說,“在兒童青少年抑郁癥的治療中,家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應該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家庭應該給孩子提供溫暖、支持和安全感,給孩子以信任、尊重和安全感。”
對于已經出現抑郁癥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呢?
劉醫生指出,《柳葉刀·精神病學》一文中提到,結合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青少年患者表現出的攻擊性與抑郁癥有關。“攻擊性具有以下特點:
1.攻擊性指向性發展:
青少年會通過違反規則的行為來發展自己的攻擊性,因為在青少年時期,這些孩子將很難獨立而獨立自主,因此受到限制的作用于他們是很難做出正確的行為的,但是喜歡攻擊性的人,卻可以被同伴引導好。”
2. 叛逆行為:
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通常會表現出對父母的叛逆,這種叛逆是他們在對獨立進行自我探索和確認。他們渴望,證明自己的能力,“我可以”。同時也是他們最喜歡說“不”,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反駁“我自己”。
3. 父母感到困擾: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通常表現在與父母的“頂嘴”,孩子在不斷強調“我自己”的時候,并不知道他到底在說什么。如果不了解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很可能會用“我自己”來定義自我,如“我想要自己穿衣服、吃飯”,他可能會與父母產生分歧義。他希望自己能夠決定自己的行為,比如,我想穿什么衣服、去哪里玩,他不想來的時候他就會自己決定,不想來的時候他會說“我自己來”,而不再是他想要去哪里玩。
4. 要用尊重的方式而不是命令的語氣:
我們現在很多時候,覺得父母嘮叨、命令是因為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他們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聽話”,也不明白“讓孩子聽話”的意思,他們只是希望讓孩子多一些自主權,這樣的孩子才會更好一些。因此,要用尊重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比如,有的孩子想看電視、有的孩子不想吃青菜、有的孩子想玩手機、有的孩子不想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