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孩子出門不聽話,媽媽和爸爸一味反對,但孩子卻死活不肯出門。如果孩子走出家門,家長就開始碎碎念,非要說,如果不聽,一定會有更大的家庭矛盾。
大寶在外面散心,奶奶找他聊天,孩子總是無動于衷,還要“威脅”奶奶:“不走,我就不回家。”媽媽大吼:“不走,你也不回家,奶奶就在這里。”孩子往往會有更大的情緒。
專家支招: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耐心跟孩子說話,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可是,最近半年過去了,孩子的情況還是不見好轉。
媽媽非常著急,我們問了很多家庭的家長,結果發現,父母說的很對,但孩子并不買賬。最后決定,不管怎么說,就是不去上學。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我們說,孩子厭學,一般是因為父母給孩子定的規矩太多,孩子感到不自由、不自在,以至于不習慣父母的管教。
對于孩子來說,如果學校的生活很枯燥,父母給孩子報了很多課外班,孩子每天的時間其實并不多,父母再怎么督促,都是徒勞無功。孩子經常逃學,可能不是厭學,而是被父母逼得太緊了。
父母如果這樣去想,那么孩子就會更愿意去上學。即使孩子在學校里犯了錯誤,老師也會找家長談心。只要父母愿意去理解孩子,愿意花時間和心思去陪伴孩子,孩子就不會離開學校去社會了。
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不想上學時,就要思考一下,是否是學校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是老師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還是孩子出現了問題?
如果是父母出現了問題,就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過于溺愛孩子,他要學會自己承擔錯誤,自己承擔責任。
孩子厭學,不是天災,是在規范你的教育方式下,你把他送到了一個更加嚴格的學校。你要想明白,你再好,也只是個本科學歷,而你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
第二點,家長要自己好好思考,自己是否能夠無條件的接納孩子。
我記得《小歡喜》中,英子是個學霸,可是在她的媽媽宋倩這個做法里,英子是一個焦慮的人。媽媽宋倩是一個會控制欲的人,她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壓縮成一個枷鎖,時時刻刻都在為英子安排好一切,這個空間里,她沒有自己的任何自主權,都是媽媽的一片赤裸裸的控制欲,剝奪了英子的自由,也給了英子反抗的機會。
就像是喬英子,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可是英子的成績卻總是墊底,從而導致出現了過度焦慮的心理。
現實中,有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過度焦慮有什么后果,只會一個勁的責罵孩子,其實家長要做的是弄清楚孩子過度焦慮的原因,幫助孩子及時緩解。
二、過度焦慮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危害
1、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過度焦慮的孩子心理健康會出現嚴重的問題,比如說焦慮的孩子容易產生抑郁癥,情緒不穩定,還會讓孩子的情緒起伏變化很大。
家長的過度焦慮會影響到孩子,過度的焦慮會讓孩子的飲食起居出現紊亂,會讓孩子的身體健康出現問題。
孩子過度焦慮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導致孩子失去對于未來的信心,從而陷入一種很焦慮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過度焦慮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沒有用,覺得自己不行,從而進一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2、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孤僻
過度焦慮的孩子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抑郁的狀態。因為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孩子的性格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活潑開朗活潑開朗,有的孩子則是安靜悶悶不樂,
當孩子過度焦慮時,他們會出現一些不良的性格,這就會使得他們更加的無法無天,會變得做事不計后果。
3、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焦慮的孩子總是對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怕,當孩子過度焦慮時,孩子也會變得更加的暴躁,
因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這種性格使得他們會產生自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