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家孩子不聽話,只要一說話,就說“還行吧”。
吃飯的時候,她女兒不肯吃,同事說吃多少夾多少就吃多少,孩子沒意見,吃飯時也沒有挑食。
同事說孩子每次都這樣,自己很郁悶。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nèi)驅(qū)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dǎo)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diào)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dǎo)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shè);厭學情緒的疏導(dǎo);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guān)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dǎo)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她同事的孩子喜歡吃蛋炒飯,但不愛吃,總是挑食。
同事說:“這孩子,不知道為什么就是不愛吃飯呢?”
同事的孩子明明喜歡吃雞蛋,但總是吃了一小會兒就吃不下了,鄰居還是提醒道:“咱家孩子就是不愛吃飯,總愛吃生冷的東西。”
我一聽,心里一驚:孩子為什么會厭食?這孩子平時不喜歡吃肉,這下又是不是慣壞了!
同事趕緊說:“這么小就喜歡吃雞蛋,還能挑食呢,長大后,這樣的孩子,還真就不是吃素了。”
話一出口,同事的女兒就吐槽說:“其實,我也不想天天被媽媽催,可我就是不愛吃飯,每次吃飯都要催啊。”
同事很生氣地說:“我看你就是不愛吃飯,總是要吃的。”
女兒向來寡言少語,這是因為她從進食一直都是被禁止的。
回想起來,她小時候,爸爸媽媽也沒有把吃飯當作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而是經(jīng)常會因為她沒有把飯吃完而生氣。
每當父母對她的不好的時候,她還會笑嘻嘻嘻地跑回去,讓父母抱抱她。
有時候,父母太嚴格了,不給她立下規(guī)矩。
到了吃飯的時間,父母又催促她:“還有10分鐘了,還有5分鐘,要準備吃飯了。”
她立刻就會點頭。
這樣的時候,對于孩子而言,吃飯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因為每次吃飯的時候,即使她答應(yīng)了父母會按時回來,她也會因為飯量不夠多而影響食欲。
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她的焦慮、強迫、恐懼、擔憂,所有的癥狀全部都蔓延到她的身體里。
長此以往,就會導(dǎo)致孩子身體出現(xiàn)各種問題。
“分離焦慮”不僅會讓孩子的性格發(fā)生改變,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孩子從出生就會有分離焦慮,這種焦慮會影響到他們成年以后的生活。
即便成年以后,他們也很有可能變得不自信、懦弱、缺乏自信。
“分離焦慮”有什么表現(xiàn)?
只有經(jīng)歷過分離,孩子才會慢慢學會如何克服分離焦慮,并且學會對分離做好心理準備,學會應(yīng)對分離。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孩子才是最早成熟的,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
有的孩子甚至到了戀愛結(jié)婚的年齡還不會表達愛,只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因此,當孩子感到分離焦慮時,家長就要及早去帶孩子做分離焦慮的治療,讓孩子早日脫離這種焦慮,健康成長。
如何與孩子分離?
2歲以下的寶寶,不要太早分離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己獨立意識,會逐漸感受到分離帶來的恐慌。
因為只要一離開就意味著要和父母分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特別排斥父母的離開。
如果孩子非常害怕分離,那么家長可以在寶寶睡覺時把這種依戀聯(lián)系起來。
當寶寶上床睡覺的時候,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睡前故事。
比如媽媽講故事、爸爸講故事、寶寶聽音樂等等,都可以幫助孩子盡快適應(yīng)離開媽媽的懷抱,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幼兒園的生活節(jié)奏。
3歲以上的孩子,父母要引導(dǎo)孩子自己照顧自己,自己獨自入睡。
孩子入睡后,父母可以抱抱,親親孩子,或者是對孩子說,媽媽很愛你,你是媽媽最愛你的孩子。
如果孩子有一些與父母分離的癥狀,或者孩子已經(jīng)完全恢復(fù)了,孩子依然對父母產(chǎn)生嚴重的依戀感,就要減少對孩子的要求,用溫和的方式去抱一抱孩子。
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的過渡,在入睡的過程中,也能減少一些焦躁不安的情緒。
以上三點,都是為了讓孩子順利的度過入睡前分離焦慮的階段。
接下來給大家推薦3個方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入睡前分離焦慮。
1、降低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
安撫孩子的情緒,最重要的,是學會對孩子的需求做出適當?shù)姆磻?yīng),如果家長忽視了孩子的這種行為,或者對孩子發(fā)出的信號不管不顧,那孩子只能是越哭越累,從而導(dǎo)致哭的越多。
2、利用共情,幫助孩子盡快入睡
作為家長,如果孩子入睡后出現(xiàn)以下的這些行為,應(yīng)該給予重視,并及時安撫他。
1) 使用手機哄孩子
不少父母會習慣性的在孩子睡覺時把手機給孩子,這樣容易讓孩子在潛意識中形成,在睡覺時玩手機是不對的,這樣孩子就不會很想要睡覺,而且還可能會很容易產(chǎn)生熬夜、熬夜、賴床等不良的睡眠習慣,也會導(dǎo)致孩子第二天上課,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反應(yīng)遲鈍等情況。
2) 避免過多接觸電子產(chǎn)品
如果孩子出現(xiàn)認知障礙的話,他們對電子產(chǎn)品的依賴性會很高,因為電子產(chǎn)品對孩子來說是被動的,孩子只是被動的接受信息,對于大腦來說,不僅僅是弊大于大腦,同時孩子與外界的聯(lián)系也是有限的,如果孩子的大腦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沒有正常的鏈接,那么孩子就會感覺到非常的混亂,所以孩子的大腦就會變得十分的混亂,并且出現(xiàn)反應(yīng)遲鈍的情況,這樣就很難對孩子學習成績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