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別軟弱不聽話,對大人而言就好像是一種非常難以忍受的苦。特別是有些孩子甚至常年生活在大人的呵護之下,完全無法離開大人的保護,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家長說的再多,孩子也很難自己去改變,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各種困難,很多家長為此感到十分苦惱,對于孩子的請求也總是答應而無原則地滿足。
到底要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的調皮搗蛋、不聽話呢?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孩子為什么會調皮搗蛋、不聽話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什么是可以一直持續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增強,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會逐漸地開始想要自己做一些事情,而父母總是認為孩子還小,總是替孩子做一些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感到非常的無助、失落,就會對父母感到失望,所以說,對于孩子來說,只有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糾正和糾正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
1、父母不要經常性的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指責
父母的批評和指責容易讓孩子感到挫敗和生氣,因此,他們往往會通過其他的方式來獲得父母對自己的重視,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一種依賴心理,認為父母不相信自己,當然不會想要聽自己說話。
所以父母一定不要經常性的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指責,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一味的去指責和埋怨孩子,否則,只會加劇親子關系的緊張。
2、別讓孩子太聽話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作為父母,不要總是用孩子的想法去“引誘”孩子。而是要讓孩子做自己的“小主人”,什么事情都要聽從父母的意見。
這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就不會那么僵,孩子也會更加自信,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會變得更加獨立,更加地成熟。
小編建議:
當孩子真的有自己的想法時,家長應該在第一時間給予支持,而不是一味的否定。當孩子的想法和家長的不同時,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但是切忌過于嚴苛的要求孩子,應當讓孩子感覺自己有獨立的空間。
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給予孩子適當的選擇權。如果孩子想自己做主,家長應該表示歡迎,不要過多的斥責和指導。這樣,孩子會更愿意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交流,也能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2、 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長要讓孩子適當地參與到生活中去,比如:買菜、做飯、洗碗、掃地、擦桌子等等。孩子能夠參與其中,他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家長可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讓孩子自己來做一些事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在生活中的動手能力都會提高,自信心也會大大提升。
3、 做一個情緒管理者
現在的家長都比較忙,很少有時間能夠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去處理情緒,所以就會把所有的情緒積壓在孩子的心中,當孩子的情緒積壓到臨界點時,就會出現抑郁癥的。所以平時家長可以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能夠慢慢釋放出來。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合理,不要把事情變得太過分。有時候家長們想要孩子變得更優秀,一定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孩子的抑郁癥表現往往體現在父母的身上,父母對孩子越是苛刻,孩子的抑郁癥就越嚴重。
父母對孩子的忽視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在自己面前不開心,都是因為孩子的問題。殊不知,父母會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對孩子的忽視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抑郁癥不重要。
如果孩子生活中經常被父母忽視,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被忽視。
孩子在抑郁的時候,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感和存在感,如果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總是“隱身”在孩子的身后,讓孩子難以獲得關注,那么孩子的存在感就會變成一種不被需要的感覺,而父母的忽視會讓孩子感到十分自責。
最后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孩子患上抑郁癥
孩子抑郁癥,其實在很多時候都是和學習的壓力有關,但是有的父母覺得只要給孩子報了補習班,孩子就能夠努力學習,哪怕學習成績不好,在家長看來也沒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