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孩子說不聽話怎么辦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媽媽要么感覺像在原地爆炸,要么就開始煩惱,自己也整天忙著生計。孩子沒有主見,父母又要么擔心孩子走上歪路,這個擔心和焦慮,爸爸媽媽也在探索,孩子不聽話,家長還焦慮著如何處理好孩子的成長過程。
相信很多父母也都有過這種困惑,因為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在不停地學習和進步,當遇到孩子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的時候,就會感到焦慮和煩躁,也會覺得孩子不懂事,不理解自己,甚至會因為孩子的頑劣和不聽話,而感到生氣,這樣的狀態,想讓孩子改變,很難。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要想改變,就要先要改變自己,從自身做起。
有一句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你的行為就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行為參照,父母愛的方式、情緒、行為,都會被孩子所模仿,用同樣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本身也是一邊擺爛了,一邊又一邊要求孩子做到最好,那么孩子永遠都不會做到最好。
父母的好情緒,是一把雙刃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好,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是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好,父母的好情緒才是第一要務。
好情緒對于孩子的發展有多重要?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羅森塔爾效應”,也叫做“期待效應”。
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同事做了一項實驗。他們從一所小學所小學隨機選取了18個班的學生,并且告訴老師他們是來報恩的。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的是,那些滿18名的學生,竟然得到了這份來自老師的特殊對待遇。他們瞪了大眼睛,不知道老師到底要表達什么。
但是其他的學生很快就懂得了這個道理,紛紛效仿他們,表示他們是來報恩的。
這項實驗很神奇的一點,就是老師看到這些學生開始對這些學生有任何的喜歡,以后老師也慢慢地喜歡上這些學生。而不是用自己的特殊對待學生,讓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這位老師還表示,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之下,加入適量的興趣愛好,那學生的成績也會慢慢提升,所以老師覺得這件事情并不是個例。
03
但是老師還是有一些不太好的地方,
有的時候老師不愿意讓學生接觸到自己的愛好,
還有的時候老師不得不讓學生去教室里學習,這也是有些不公平的,所以有些家長覺得自己是為了學生好,可以給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所以就想辦法給學生的成績進行輔導,這樣就能夠解決學生的學習壓力。但是,教師如果真的希望學生考好,那么最好的方法也是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主。
其實老師們在教學方法上面都是有所追求的,只不過他們的教學方法有所不同,
家長應該對此有所了解,這也是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
家長要學會觀察和發現學生的優點
很多家長看到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總是想著一定要去看一下學生的優點,
但其實有些時候家長不應該去質疑學生的優點,應該去發現學生的優點,畢竟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應該多觀察,并且盡量的去發現學生的優點。
學生的成績好壞取決于學生自身的努力程度
也就是說學生的努力程度和老師的教導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家長在發現學生有厭學情緒的時候,不要在這個時候去責怪學生,而是要學會去了解學生的厭學原因,看看是不是學習上遇到了什么困難,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 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其實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自身的原因
如果說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那么厭學情緒就是他們不想去學校學習的主要原因,但是很多學生在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并不同時出現的情況下就會選擇不去上學。就像是學生在學校中會遇到一些人際關系的壓力,這些壓力主要是來源于自身,也可能是來自于外部,也可能是來源于家庭,那么學生就會變得不愿意去學校,因為在學校里面會有老師的約束,還有會有很多同學可以和他們一起玩耍,這就讓很多學生感到非常的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