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聽話老師打孩子對不對
家長揍孩子對不對?
近日,重慶一名12歲男孩的“坐最后一排”在同學的“控訴”帖刷屏,而在這個帖子下,評論區里也是沸沸揚揚。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也許只是孩子剛入學時的種種表現,孩子上課、記筆記、做手工、完成作業……哪個環節對孩子的學習,是不利的?
不可否認,我也曾經歷過“恨鐵不成鋼”的感受,可是不得不承認,我也經歷過這樣的感受。
我自己在孩子2~4歲時被確診為孤獨癥,一度還上著殘聯的預約號。但到了小學二年級,成績依然不好,家長更不理解了。
雖然,幼兒園是一個小社會,孩子進小學前,在其他方面還算可以,但進入小學二年級后,會有一個小社會的大環境會讓他覺得受挫,甚至產生自卑的心理。
同伴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曾經見過這樣的孩子:
他們想拿勺子吃東西,但是卻不懂得拒絕;
他們想讓家長陪著玩,但是家長為了圖省事,就直接把手機給孩子玩了。
想玩就玩,想玩就玩,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玩,想玩多長時間,于是,就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響,忘記作業、忘記作業,慢慢地形成習慣。
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在學習上、生活上都無法控制,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玩手機更容易沉迷其中,形成網癮
有手機的學生,無一例外,成績下降、性格不良、曠課、頂撞父母、離家出走、動輒自殺、還有打架傷害自殘、參與搶劫等“發病期”多在12歲前后至18歲前后。
心理學研究發現:
人的情緒和大腦的發育是相互影響的。
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而很多家長也形成了“手機形影不離”的習慣,導致孩子把手機當成了自己的“玩具”,而習慣一旦養成,想要戒掉也是很難的。
所以,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們首先要做到:
1、多陪伴孩子
不少孩子之所以愛玩手機,是因為父母的陪伴少,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才會從手機中尋找安全感和溫暖。
而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孩子無聊空虛的來源。
當孩子見識過更大的世界,就不會再沉迷于虛擬世界。
2、帶孩子到戶外活動
多帶孩子去爬山,去感受自然界的美麗。
多進行戶外活動,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讓孩子的世界不再單一。
3、規定使用時間
很多孩子玩手機、看電視的時候,有父母在旁邊監督,還有父母在一旁盯著。
這不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長,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規定使用時間。
可以規定孩子在玩手機的時候,必須在什么時候不能玩,如果孩子超過了規定時間就不能玩。
4、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家長們上班忙的時候,是不是也想讓孩子能多看一會。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把手機放在一邊,一心一意的陪孩子看書。
當孩子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和父母玩耍,家長們也就可以把手機給孩子,讓孩子去玩。
這樣的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在學習上,并且家長們也會更好的看到孩子。
5、多陪孩子玩
當孩子長大之后,他的記憶力也會變成很好的一個地方,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把手機當成是壞的東西。
應該多多陪伴孩子玩,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家長一直都在陪著他,可以玩的更開心。
如果家長們不陪伴孩子,孩子又怎么能一直惦記著手機呢?
所以,想讓孩子不沉迷手機,家長們一定要多陪陪孩子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