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聽話的孩子,有多少?
18歲的葉桐桐,是一位剛上二年級的小朋友。
她說,她身邊一直有很多因為青春期叛逆而讓父母頭疼的事情,也讓父母頭疼不已。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比如,她的兒子在青春期喜歡上了班長,喜歡上了班長,還在日記里寫道:
“我的爸爸媽媽,最近一年級兩個人經常吵架,原因是我在家總是被他們吵。
有時,他們還會動一根皮帶。
也就是說,父母吵架時,我總是被他們打罵。
他們的吵架,讓我時刻擔心,我一定要考上好大學,逃離這個家,逃離這個家。”
父母的吵架,終于把陳喬恩擊垮了。
有段時間,陳喬恩因為工作原因,積攢了很多情緒,不能力自脫身。
但她的父母從來沒有責怪她,也從來沒有嘲諷她。
最后,陳喬恩知道了父母的爭吵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她成了家庭的犧牲品。
后來,陳喬恩變得越來越開朗,也沒什么人愿意和她談起這件事。
因為父母從不吵架,一直都是尊重和愛著她。
只有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才會感受到愛,才會重新打開自己的心扉,與父母袒露心聲。
父母從不吵架,沒有情緒的流動,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時間久了,孩子也會認為父母這樣做都是為了自己好。
所以,我們不妨先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上,讓孩子感受到:
原來父母恩愛的樣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孩子未來的模樣。
03
一個溫暖、和諧的家
為人父母,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到相愛相殺。
但是,你可以把精力放在溫情中,陪他成長。
一個積極向上、幸福美滿的家,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記得李玫瑾教授提到過一個觀點:
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
青春期的孩子,在與父母的關系上,注定會有一段時間的矛盾升級。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身份更多的是引導者、陪伴者,而孩子的“逃離”又會反過來影響他。
他就會選擇那些同樣與你關系很疏離的朋友,遠離家人,遠離親子關系。
同伴關系是這個高速成長階段取得成功的關鍵,如果沒有朋友,會帶來一個安全感缺失的孩子。
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朋友,而是我們忽略了孩子本身存在的價值,就像他們身體里缺少不了動力,缺少了干勁。
而同伴關系的缺失,是導致他們逃離現實生活的重要原因,他們會想方設法地從網絡世界中回避,所以,我們要接納孩子的這些情緒,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做出積極的回應。
04
正確認識孩子的叛逆
接納孩子的叛逆,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時候,把他們從網絡中拉出來。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所有孩子在青春期都會經歷“叛逆期”,這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造成孩子日后一輩子的心理障礙。
面對孩子叛逆的時候,我們需要認識到: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是青春期孩子的表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做的是引導而不是發號施令。
1.孩子處于叛逆期,對于家長說的任何話都會出現對抗的心理。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理解孩子叛逆行為,不要總是擺出一副火上澆油的樣子,孩子才會覺得我們的觀點和做法根本就不是他的,要讓他認同你的觀點。
2.接納孩子的“不想被改變”,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有時候會對某件事情有一些批判,作為家長要尊重他,并且不要總是否定他。
3.當孩子的情緒,一直處于對抗狀態時,我們要引導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包容孩子的情緒。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做到理解,不說教。
孩子可能出現對抗現象的時候,家長要反思是不是經常對孩子說不,只講道理,總是批評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