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手不停不聽話,總是把桌子弄得很臟,老母親真是“急死人了”。有沒有像我婆婆那樣的,拎著孩子就趕去洗手,結果把水弄的到處都是,我舅媽一回來就把氣撒在他們身上,我心里不服氣,心里很不高興,說:“你怎么搞的?就搞這么麻煩,你看看你,這個衣服,我看你的衣服,你都快變成黃黃的了,都成啥樣了。還有,衣服洗得亂七八糟的,還有頭發都是油油的,到底要不要洗了?”
舅媽的一大堆話讓我突然就啞口無言了。
說實話,我很慶幸當時舅媽沒有聽我說這些話。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其實,那些話在孩子身上都很管用,當他做了一些不好的行為時,我會及時給予批評,但不是說我“粗暴”。
而是有耐心有方法地指出孩子的錯誤,讓他認識到錯誤的原因,并且改正錯誤。
如果孩子做錯了,就事論事,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孩子犯了錯誤,那就讓他自己承擔錯誤的后果。
第二天,他起床后我會問問他:“今天的進步,讓你收獲了什么?”
他心里想的就是自己為什么要主動承擔錯誤。
記得當時,我提醒他:“你寫作業,必須把不守時這件事做完。”
他雖然沒做好,但至少讓他知道了:
承擔后果是成長的重要技能。
如果我第一次沒有按時守時,我就不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他也會學習到守時的正確處理方法,慢慢的就會養成守時的習慣。
03 做個有遠見的家長
教育孩子的路上,千萬別指望孩子能自覺。
家長會說,我希望孩子能變得越來越優秀,甚至更加自信。
其實,這都是誤區。
我們是否能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不自覺“變臉”。
如果我們能善待自己,在面對孩子時,控制好情緒,從容不迫,把控好自己的情緒,也就不會和孩子“硬碰硬”了。
《兒童心理之父母訓練營》中提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位媽媽因為5歲的兒子不好好吃飯,于是在喂飯的過程中,就經常大聲訓斥兒子:
“寶寶,不好好吃飯,吃完飯以后就沒有時間玩了?!?/p>
“要吃飯了,等一下還要看電視?!?/p>
“我知道了,你總是玩手機的時候不專心吃飯,是不是?”
“吃飯的時候還經常走神,吃得太晚,媽媽就說過你不注意注意,把飯菜都弄得到處都是。”
“每天早上7點起床,是不是要熬夜,因為要考試了,我怎么就一點都不著急呢?”
“每天起床太早,工作效率都大大降低,而且很容易出錯?!?/p>
………………………………………………………………………………
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場景,對于我們每天為了陪孩子學習而辛苦的家長來說,似乎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那么,如何才算是“陪伴”呢?
1、有效陪伴
很多父母之所以每天都陪孩子學習,就是因為太過于“用心”了。
不僅僅是盯著孩子寫作業,還要盯著孩子,就像上面這位媽媽的行為。
孩子坐在書桌前,一會要喝水,一會要上廁所,各種磨蹭。坐不住,是許多家長的通病。
寫作業時,孩子容易分心,拖拉磨蹭。
看電視時,孩子坐不住,看起來更專注。
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在旁邊盯著孩子,盯著孩子。
家長的監督控制,是孩子缺乏自主學習的關鍵。
所以,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做好監督。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
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要時刻監督,不能讓孩子分心。
作業要及時,字不要寫得不好,要認真,還要保證孩子的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