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不聽話的小孩子,與大陸不聽話的小孩子的共同之處在于:那些所謂的好孩子,總是充斥著著著一幫不聽話的孩子,就像這些所謂的壞孩子們,就是典型的自由天性。
孩子的快樂與否,與是否聽話,都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如果你真想讓孩子有這樣的好習慣,就一定要去管教孩子,管教孩子,這不是瞎操心。
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來自于這3種家庭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來自于以下3種家庭。
·孩子會懂事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寫道:“成人懂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們一般懂事,不惹事,但他們通常表現的是,遵循成人的意愿,不敢表達自己。”
“有的孩子會跟父母一起去逛街,去地攤賣東西,但是他們不會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因為他們想體驗怎樣的這種感受,而不是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的。”
“有的孩子其實很懂事,很會管理自己,但是他們很叛逆,容易鉆牛角尖,讓父母和老師頭疼,
孩子們會出現這樣的表現,大多是因為害怕父母的責罵,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父母的肯定,家長應該多去認可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尊重孩子的想法。”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們這樣的性格呢?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
情緒障礙
,它是一種與心境障礙的關系,是在心境障礙中的常見的一種類型。抑郁癥會引起患者的一些消極悲觀、消極悲觀、悲觀厭世的情緒,嚴重者會有語言障礙、悲觀絕望、行為自傷、興趣喪失、消極悲觀、仇恨自殘、自殺行為等。
1.所謂的“抑郁癥”是指患者情緒低落,持續的時間長,嚴重的會出現自殺傾向。
2.對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千萬不要聽信旁人的治療。
3.抑郁癥治療不應僅僅只管個人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對患者本人、家庭成員的治療。
我想,在我抑郁癥的治療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的支持。
那些看到我有抑郁癥狀,會一直說“矯情”、“想太多”、“裝病”的人是極有可能會出現抑郁癥的。
大部分的心理治療方法都是在抑郁癥的基礎上進行的,也就是說,“抑郁癥”并不是一個專業的醫學名詞。
所有的精神障礙的確切診斷要依靠科學來進行。雖然醫學上有許多治療手段都是通過大腦皮層檢測,但心理治療仍是有所側重的,要從多個角度對抑郁癥患者進行幫助。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家長對孩子的理解和包容。
為什么這么說呢?
很多時候,家長的理解并不正確,孩子只是想通過抑郁癥來減輕自己的痛苦,并沒有真的意識到抑郁癥就是一種矯情、無理取鬧。
因為理解孩子患者、理解孩子,意味著家長對孩子的接納、對孩子行為方式的理解,也意味著家長對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接納、接納和理解。
這種接納,并不僅僅只是對孩子的接納,同時也包含著理解、包容和尊重。
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家長不應該一味地責備和批判,而是要先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態度,在理解、尊重、接納和理解的基礎上,再做出一些合理引導。
“對于青少年而言,父母暫時不承認自己有問題,是很難做到的。”
另外,父母若是能夠看到孩子內心的掙扎和需求,
就能更加理解和包容孩子的掙扎、對抗。
親子關系就會更加融洽,父母能夠在孩子處于青春期時充當一個引導者、精神上的“營養師”。
而孩子的一切問題、缺點和錯誤其實都是為了預防,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而不是去糾正。
所以,父母可以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掙扎、對抗。
同時也要提醒父母,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
親子關系發生變化的時候,
父母也要“補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