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孩子不聽話,抱怨孩子不懂事,抱怨孩子不體貼父母。
其實,不是孩子不孝順,而是我們不夠聽話,跟孩子的溝通不暢。
作為父母,你和孩子說幾句話,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知道了”,也是值得被認可的。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有些時候,父母覺得自己說的話都很有道理,可是孩子就是不聽,因為他們覺得父母講不過他們,說的話一點用也沒有,只會讓孩子反感。
你不讓他看電視,他非要看電視;你讓他收拾書包,他偏偏要把東西弄得亂七八糟;你讓他好好學習,他卻偏偏要玩游戲……
許多父母在抱怨孩子不聽話、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的同時,其實并沒有仔細想過,自己不應該把自己的期望全部施加給孩子,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強加在孩子身上,并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這是很多父母在親子相處過程中最常犯的錯誤,以為是孩子不聽話、不聽自己的話,其實,可能只是孩子存在于內心的感受不到父母對他們的愛,而已。
3. 給予孩子“安全感”
父母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是這種陪伴卻是無效的。孩子無法得到父母足夠的愛和陪伴,無法在親子溝通中感受到父母的溫度,也無法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足夠的愛,那么孩子也很難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一種疏離感和不信任感,從而對父母的教育產生抵觸心理。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可能會變成討好型人格,總是為別人著想,不敢得罪人,也不敢得罪人,所以他們是不懂得與人相處的。
愛孩子,不是愛孩子,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是需要有長遠規劃的愛,不能只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卻沒有清晰的方向和指向性。
作者在書中舉例,我有一個朋友,有一次晚上,她和她女兒出去玩,那女兒給了她一張紙條說:“今天我們去公園玩了,但是她不想玩這個游樂場,我們該怎么辦?”
朋友聽完以后,沒有馬上回應女兒,而是反問她:“你想去哪里?你想去哪個地方?”
女兒說:“我想去我舅舅家。”
朋友立馬回話:“你想去人家奶奶家還是去別人家?”
女兒說:“要跟小伙伴一起去,不想在路上走。”
朋友忍不住了,說:“你這么大了,還是需要大人帶著,晚上要按時上床睡覺,要是上廁所耽誤了,明天怎么好好復習,你都聽不見。”
說完,孩子就真的把朋友往外扔了。
這時候,朋友才想起了剛才的那一幕,朋友訓斥了女兒:“你不是才去過多久?我看你就把自己鎖在房間里,怎么回事?怎么還不回家?又沒有好好復習?你想多久你就先去復習。”
女兒哭了,她崩潰大哭:“我就是不想學習,就是煩你們想讓我去死!”
朋友把門狠狠地關上,女兒房門一摔,什么話也沒說,自己一個人在客廳里哭。
朋友發現女兒不對勁,慌了,立馬把女兒送到醫院診所,但是在醫院搶救無效后,朋友突然清醒過來,她以為女兒真的死了。
直到有一天,她在一個群里看到一位抑郁癥患者說:“我想死掉。”
“怎么辦呢?”
“你就想死掉。”
醫生繼續問。
“我也看到抑郁癥患者是經常自殘自傷的,比如很多人都有自殘自傷行為,我就曾經以為自己是在自殺,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是抑郁癥患者自殘自傷,而自殘自傷是因為患者不想跳樓,并不是想自殺。”
于是,朋友趕緊抱著女兒,去醫院咨詢心理醫生。醫生診斷,她患上了抑郁癥。
在患上抑郁癥之后,朋友說:“孩子還是小學階段,遇到一點小事就抑郁,想不開就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