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14歲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小明(化名)今年16歲,讀初二。初二之前,小明是個聽話的孩子,和同學關系也不錯。
可是自從上了初二以后,小明的成績開始下滑。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在小明上初二的時候,小明的成績在班上不算是很好,但是也不算太差。初一期中考試的時候,小明考得還不錯,只是到了班級的中等偏下,沒能達到自己的預期。
爸爸媽媽認為小明的學習已經很好了,于是就獎勵給小明200元錢。
到了初二以后,小明的成績有了起色,爸爸媽媽總是因為小明的成績不好而認為小明聰明,因此沒有及時給小明施加壓力,導致小明的成績一落千丈。
在小明的爸爸媽媽看來,小明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那他的未來還有什么希望呢?
小明的爸爸媽媽是看到了孩子的成績下降以后才發現的,其實小明的學習狀態是有問題的。小明小學時,每次考試都能考出好成績,而且如果考得不好的話,那么小明很可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
現在小明的爸爸媽媽媽對小明的期望比較高,希望小明能考出好成績,小明卻恰恰相反,他的學習成績每次都沒有及格,反而有時候明明已經努力學習了,可是成績卻還是沒有什么起色。
我們知道,孩子的厭學情緒在平時的學習中其實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因為孩子本身的學習能力就有限,成績自然不好,還要承受父母的期望過高,這些因素都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
那么,孩子厭學該如何調整呢?我們知道,調整的是孩子的心態,而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
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的時候,家長首先應該這樣去做:
1、家長首先要調整好心態,不要驚慌失措手。
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厭學情緒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驚慌失措手,如果沒有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孩子馬上就會從學校,從家庭這個大環境中脫離出來,受到更大的傷害。
因此,我們要首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表現得特別焦慮。
當我們感覺到渾身不舒服,無法專注工作時,不要馬上去做其他的事情,給自己一個緩沖的時間,提醒自己慢慢來。
2、觀察孩子出現的這種厭學情緒的信號,是在求救,還是真的想逃離,要先看看這背后的心理機制是什么。
一般來說,孩子厭學的信號是逃避困難、找積木、玩游戲,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情緒,比如說有一些抑郁情緒,這種情況,可能是出現在學校的考試沒考好,或者是受到老師批評了,亦或者是身體不舒服了。
在這個時候,作為家長,首先要判斷孩子是不是出現了心理問題,比如:是不是在學校遇到了什么問題,或者是在學校里遇到了什么問題,而不是只是簡單粗暴地責怪孩子:“怎么這么沒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
如果孩子是因為和同學的關系出現了問題,比如和老師鬧別扭,或者是學習壓力過大,或者是不喜歡某個老師。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和孩子站在對立面,不然的話,只會加重孩子的抑郁情緒。
而是應該多給孩子安慰和關心,幫助孩子排解一下內心的苦悶,多和孩子聊聊天,多陪伴孩子,多傾聽孩子內心的苦悶。
在孩子心里,沒考好而導致的內心苦悶,并不是事實,而是家長自己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注。
因此,孩子如果考砸了,家長要先詢問孩子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然后才能針對性地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
“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該是一種藝術。”
父母要懂得,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更多關注孩子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
“積極的傾聽,不急著表達,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