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可以托管班嗎?
如果老師給你提供了我兒子一個在自己的“帶班”托管班,你怎么看?
那孩子上托管班,托管班會不會會不好?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不輔導,老師又該如何管理孩子呢?
正如老師所說,家長的陪讀,對于那些因學習壓力大而苦惱的孩子,來說,這也許就是一次鍛煉,也是一次提高。
你覺得,什么樣的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既然可以為孩子選擇托管班,那么,父母到底應該怎么做呢?
01
父母在孩子身邊多關注一下孩子,孩子就會放下手機
很多孩子愛玩手機都是因為父母在身邊,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在關注,沒有在認真地思考問題。
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孩子也就不會有太多的動力。
更多的時候,父母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只需要給他一部手機。
有多少父母的工作繁忙,沒有好好地陪伴孩子,導致孩子沉迷于電子產品,或者父母把手機當成了哄孩子的工具。
真正的好的父母,會明白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如何引導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機。
1、讓孩子明白手機并不是游戲機
很多孩子沉迷于手機,是因為父母在手機上沒有辦法了解孩子,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標準去要求孩子。
因為在父母的眼里,手機才是個有“面子”的東西。
父母眼中的游戲機,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
當孩子聽到父母這樣說的時候,內心世界里會產生極大的落差,覺得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被珍惜,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
2、 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當孩子和父母鬧脾氣的時候,父母可以抱抱孩子,親吻孩子,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你這樣說話,媽媽很難過,我們尊重你的感受。”
而不是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是錯誤的,“我剛才不應該亂發(fā)脾氣,這樣做不對,你要跟我說對不起”,這種態(tài)度,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父母尊重,他的負面情緒也會得到釋放,甚至會減少。
3、學會傾聽
很多父母嘴上說著自己很忙,其實每天下班回家后,回家后,孩子都是已經睡了,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去聽自己說了什么。
他們聽到的是:“自己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或者:“自己忙,沒時間陪孩子,說了他兩句。”
孩子聽到的是:“你不夠用心,所以叫他…………”
話中帶著情緒,帶著指責和不耐煩,難怪孩子會對你說出這樣的話。
大人經常以父母的權威去壓制孩子,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權威。
這種情況下,孩子很難對父母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也就很難溝通。
最后溝通時,父母就容易進入第三者的單向思維。
父母覺得自己為孩子考慮了,孩子卻覺得自己被無視了。
因此,“以愛之名”的控制行為,是父母想要孩子做到的最大限度。
這樣的行為,讓孩子和父母雙方都覺得不舒服,一旦父母從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接受者,親子關系就會更加親密。
3、設立規(guī)則,劃定界限
孩子一出生就能區(qū)分出家庭的界限,只要孩子有一個明確的認知,知道哪些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而模糊不清的界限,很容易因為“不知道”而迷失自己。
李玫瑾教授說過:“教育孩子是需要規(guī)則的,比如說在家里應該設立:要有規(guī)矩,在家里一定要有規(guī)矩,讓孩子能夠看見你的做法。”
而立下規(guī)矩,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制定規(guī)則,這對于孩子的將來至關重要。
規(guī)則制定好后,父母就要提前給孩子制定好規(guī)則,什么時候能夠看電視,什么時候不能玩手機,看多久,在哪里能夠看電視。這樣當孩子在遵守規(guī)則時,他們心中的安全感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當孩子意識到規(guī)則很重要時,在執(zhí)行規(guī)則時也會更加的遵守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