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3歲不聽話,那家人就要看看是什么原因了。
文 | 谷云朵
在家里,媽媽和孩子因為“媽媽”這個特殊的稱呼發生沖突,引發矛盾,特別是奶奶,最后得知孩子迷上了手機游戲,手機游戲讓這個“媽媽”生氣了,甚至說出“把手機給我,我就不做作業”這樣的話。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原因是孩子學習退步了,還想要玩手機游戲,這位媽媽的做法遭到了孩子的反對,于是母女倆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這一幕恰巧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肖申克的兒子心理出現問題,媽媽看著電視直流淚,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是做了個“苦差事”。
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明明答應好了,可是很快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忘記了事情的重要,反而威脅到:“如果你不把手機給我,我就不寫作業!”
如果父母換成這樣說,“孩子,媽媽希望你能每次都能完成作業,不再拖延,還能按時完成作業,這就是你努力的結果,沒有任何獎勵。”
反而是父母的態度非常溫和,沒有給孩子任何附加條件,孩子就會特別開心,也不會再出現偷懶的情況。
那句話說的很好,學習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學習,就是因為他覺得學習很苦。
所以說,父母要做的不是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遇到問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孩子自己動腦筋去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有更多的思維方式,對問題有更全面的了解,也會更專注地去解決問題,學習的時候也更專注。
四、父母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讓他自己做主。
如果孩子自己做主,他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在這種心理基礎上,孩子會對自己有更加合理的判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時候,父母過多的干涉和控制欲,反而會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尊重孩子的感受,減少命令的語氣,多給孩子自主選擇權,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反而會更愿意和你合作,給予孩子更多的權力,讓他們更多地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愛父母也愛自己,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逐步地從父母身上尋求舒適,從而更好地接受父母的教育。
總之,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內心,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的行為,才能把孩子培養成更好的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一個善觀察型的寶媽。專注專業育兒、孕產育兒、寶寶護理知識分享,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收藏,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到大家。